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最是寂寞老人心

最是寂寞老人心

《中山日报》曾以《只盼儿女常回家看看》为题整版报道老年人养老的问题,道出了众多老人的心声。笔者读后,感觉心有千言万语,不吐不快。

年轻时,即使女的花容月貌,男的英俊潇洒,到了暮年,同样也会皱纹满面、老态龙钟。由是观之,老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今日,你若善待老人,他日,你的儿孙也许会学有榜样,厚待于你。

其实,越是老年人,越需要获得亲情,越想将自己与家庭成员间的联系紧紧抓住,渴望与子女们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一旦家庭里亲情这个角色丧失了,对老年人的打击会非常大。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由于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老年人的子女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中的老人已是大多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和医疗的进步,独居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都与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形成了矛盾。因此,无论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老人的生理状况和所处的家庭状况等方面来看,用“最是寂寞老人心”就最恰当不过了。祈盼儿女“常回家看看”就不是言过其实了。

今天,我们的社会提倡“文明”、“和谐”,就需要每个都要有“孝心”,多为老人设想,做老人所想做的。笔者朋友是一名公务员。每年春节,他都要买高价车票捱挤车之苦,不远千里回老家,为的是看看年迈的双亲。按他的经济收入,他完全可以买小汽车代步,可他平时就是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笔者时常问他,现在你们单位大多数人都开小车,你为啥不买一辆?他郑重地告诉笔者:“我现在还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家中还有两个老人家需要我赡养。买一辆小车,每月需养车费大概1000 多元,倒不如把这1000 多元寄给老人家,让他安享晚年!”

子女孝顺父母,父母呵护子女,就能形成家庭的稳定。家庭和睦了,稳定了,社会也自然就稳定了。为人子女者,笔者希望从以上范例学点东西,无论多忙,都抽空好好陪陪家中的老人,跟他们聊聊天,散散步,以恪尽儿女之责,报答父母数十年来苦心养育自己的劬劳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