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一群老人爱心接力十六载

一群老人爱心接力十六载

“为了贫困学生,我们再苦再累点也无所谓。”近日,记者在舞阳县救助贫困学生办公室见到了百忙之中的苗英,她告诉记者,她的爱心团队成员大部分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十几年来他们累计救助贫困学生万余人,总救助金额达到百万元。据了解,1月19日该团队入围了温暖2009河南十大爱心人物暨十大爱心集体候选名单。

成立爱心团队,已有上百人参与

在简陋的舞阳县救助贫困学生办公室内,爱心团队的组织者苗英老人告诉记者,1989年退休以后,她就担任了舞阳县关工委主任,1993年,为了帮助县内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苗英老人在全县范围内倡导开展“一联一”助学成才活动。她和同事们从找来贫困学生的名单,经调查核实后,再去寻找那些愿意帮助这些孩子的好心人,把筹集到的钱送到贫困学生手中。

2002年4月,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在舞阳成立救助贫困学生办公室,苗英又义无反顾地担任了救助办主任一职。“参加这个组织没有一分钱的报酬,捐款捐物也是自愿,不过令我感动的是加入进来的人却越来越多。”苗英说,目前参与者达到一百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老教师、老工人、老医生,年龄最大的已经90岁。

默默救助,帮贫困孩子圆梦

“有一次在街上碰见个卖红薯哩,听说他孩子没钱上学,我立马掏100元钱买了他80斤红薯。”62岁的马革命是该团队的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凡是听说谁家孩子没钱上学了,他都会尽力帮助,几年来经他救助的孩子至少有50多名。“我看见那些没钱上学的学生心里就不舒坦,”马革命对记者说,他从小没爹没娘,是在孤儿院里长大的,后来在县城开了一家印刷厂,手里钱也有宽裕,得知县里有个救助贫困学生办公室他就加入进来,每年都要捐钱给贫困学子。

“我们这个团队的好多人不图报酬,都是在默默地救助贫困学子。”苗英说,去年“七一”前夕,90岁高龄的彭克广不顾年迈的身体专门从太魏镇赶到县城,用颤抖的双手从鞋底下摸出500元钱,要求捐赠给贫困学生,正是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才让他们这个团队得以维持下去。

把爱心传递下去

“正是有了像苗姨这些人的帮助,才让我成了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舞阳县孟寨镇的朱金元被苗英和他的团队从高中到大学救助了7年,去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太原市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拿到第一份工资后,我立即给苗姨打电话,要把钱捐给他们。”朱金元告诉记者,今后每年他都会拿出钱来捐给苗英的团队。

2007年,为了把救助贫困学生的爱心接力棒延续下去,苗英和她的团队根据实际,开展了“未来工程、爱心传递”活动,一大批受过救助参加工作的学生,感恩回报家乡,积极加入爱心救助。 据了解,自从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共有十几名曾受该团队救助的学生加入该团队,继续进行爱心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