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4000个行政村将建设养老服务机构
8.7万80岁以上郊区县老人持养老券可就近购买家政服务
养老(助残)服务券的发放推动了农村社会化养老的发展。2010年起,本市约4000个村子也将陆续建起家政服务、老年心理慰藉等服务机构。届时,郊区、山区达到条件的老人,将和城里的老人一样,可以使用每月领取的100元养老(助残)服务券,更方便地购买小时工、陪聊等养老服务。
从1月起,全市18区县已全面启动养老助残服务券的发放,包括郊区农村在内的38万名符合条件的京籍老人和残疾人每月可领取百元助残券。据了解,郊区、山区社会化养老相对滞后,老人餐桌、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心理慰藉等多方面的社会资源提供不足。“拖地、手洗衣服时,因为怕滑、怕水凉,我们老人特别希望能请到小时工;无聊时候也想请人来陪着聊会儿或者在家打打牌。”住在昌平西关的83岁老人陆先生说,“现在有钱也不太能买到这样的服务。有这样的服务后,养老服务券就可以用上了。”
随着每月100元的养老(助残)服务券发放,农村地区发展不足的养老服务产业有望得到快速发展。
从最新的老年人口信息看,农村养老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截至2008年底,本市10个郊区县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均超过各地总人口的15%。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门头沟区,达18.2%。10个郊区县的80岁以上人口总数达8.7万人,每个月的养老(助残)服务券总额便高达870万元。加上60至79周岁重度残疾人、16至59周岁无工作重度残疾人领取的每月100元养老(助残)服务券,政府每个月补贴的总额可达千万元左右,全年可达亿元左右。
另外,政府发放的养老(助残)服务券“专款专用”,用于购买老人的居家生活服务。这将有目的地吸引社会投资,有效地拉动郊区、山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
市民政局负责人1月16日表示,推动农村配套养老服务产业建设的相关工作将很快部署,由民政、区县以及老龄工作机构共同参与。政府在发放养老(助残)服务券进行激励、引导后,将重点以各村为主体,吸引民间资本、社会投资以及当地村民成立养老服务签约服务商。签约服务商为老人、残疾人提供服务时,可按照相应服务价格收取养老(助残)服务券,之后在村委会或相关机构即可将服务券兑换为现金,获取应得的利润。
养老服务券“专款专用”
市老龄办负责人1月16日表示,政府发放的养老(助残)服务券“专款专用”,用于购买老人的居家生活服务,以切实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因此不能用来购买其他物品或者兑换成现金。
市老龄办负责人介绍,为了保障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政府此前已经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待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例如,给无社会保障老年人每月发放200元福利养老金,实施“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补贴,为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100元至200元高龄津贴,对重残人给予定期生活补助等。这些以生活补贴发放为主要形式的政策,已经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了经济保障,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养老(助残)服务券是在现有补贴基础上,通过为老年人(残疾人)购买服务,体现政府更高层次的关怀,“专款专用”可以切实保证提高老人(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此外,养老(助残)服务券也是政府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支持经济大局发展的一项举措。通过探索扶持和发展老年服务业,能促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动社会化养老(助残)产业的发展。
按照本市“9064”(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集中养老)养老服务模式,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居家养老(助残)服务,迫切需要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来更好地满足。
养老(助残)服务券的发放推动了农村社会化养老的发展。2010年起,本市约4000个村子也将陆续建起家政服务、老年心理慰藉等服务机构。届时,郊区、山区达到条件的老人,将和城里的老人一样,可以使用每月领取的100元养老(助残)服务券,更方便地购买小时工、陪聊等养老服务。
从1月起,全市18区县已全面启动养老助残服务券的发放,包括郊区农村在内的38万名符合条件的京籍老人和残疾人每月可领取百元助残券。据了解,郊区、山区社会化养老相对滞后,老人餐桌、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心理慰藉等多方面的社会资源提供不足。“拖地、手洗衣服时,因为怕滑、怕水凉,我们老人特别希望能请到小时工;无聊时候也想请人来陪着聊会儿或者在家打打牌。”住在昌平西关的83岁老人陆先生说,“现在有钱也不太能买到这样的服务。有这样的服务后,养老服务券就可以用上了。”
随着每月100元的养老(助残)服务券发放,农村地区发展不足的养老服务产业有望得到快速发展。
从最新的老年人口信息看,农村养老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截至2008年底,本市10个郊区县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均超过各地总人口的15%。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门头沟区,达18.2%。10个郊区县的80岁以上人口总数达8.7万人,每个月的养老(助残)服务券总额便高达870万元。加上60至79周岁重度残疾人、16至59周岁无工作重度残疾人领取的每月100元养老(助残)服务券,政府每个月补贴的总额可达千万元左右,全年可达亿元左右。
另外,政府发放的养老(助残)服务券“专款专用”,用于购买老人的居家生活服务。这将有目的地吸引社会投资,有效地拉动郊区、山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
市民政局负责人1月16日表示,推动农村配套养老服务产业建设的相关工作将很快部署,由民政、区县以及老龄工作机构共同参与。政府在发放养老(助残)服务券进行激励、引导后,将重点以各村为主体,吸引民间资本、社会投资以及当地村民成立养老服务签约服务商。签约服务商为老人、残疾人提供服务时,可按照相应服务价格收取养老(助残)服务券,之后在村委会或相关机构即可将服务券兑换为现金,获取应得的利润。
养老服务券“专款专用”
市老龄办负责人1月16日表示,政府发放的养老(助残)服务券“专款专用”,用于购买老人的居家生活服务,以切实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因此不能用来购买其他物品或者兑换成现金。
市老龄办负责人介绍,为了保障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政府此前已经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待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例如,给无社会保障老年人每月发放200元福利养老金,实施“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补贴,为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100元至200元高龄津贴,对重残人给予定期生活补助等。这些以生活补贴发放为主要形式的政策,已经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了经济保障,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养老(助残)服务券是在现有补贴基础上,通过为老年人(残疾人)购买服务,体现政府更高层次的关怀,“专款专用”可以切实保证提高老人(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此外,养老(助残)服务券也是政府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支持经济大局发展的一项举措。通过探索扶持和发展老年服务业,能促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动社会化养老(助残)产业的发展。
按照本市“9064”(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集中养老)养老服务模式,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居家养老(助残)服务,迫切需要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来更好地满足。
相关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处理好心理问题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再婚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边摔倒 应该如何帮助老人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如如何做才能够给我们老年人带来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护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腰痛的现象会不断的增加,而且,很多人会出现肾虚,腰肌劳损,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顾虑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黄昏恋的出现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为这种原因有很多顾虑,不敢再婚,因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说话方式说话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适当的说话技巧,对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绪良好等都有极大帮助,特别是对上了年岁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