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七旬老人“复活” 谁来照顾独居老人?
“我们都以为哥哥走了,原本打算今天给他办后事的。”一脸憔悴的张定珠今天天不亮就赶到省立同德医院的急诊室,等候消息。
刚刚过去的24小时,张定珠的哥哥、70岁的杭州人张梓贵在殡仪馆里“死”而复活,成为殡仪馆有史以来最离奇的新闻,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独居老人生存状况的担忧。
张梓贵没有结婚,无儿无女。据他妹夫介绍,老人10年前从杭州机床厂退休后,一直住在城西。今年9月,老人把城西的房子卖了,到余杭五常街道顾家桥社区租了一间农民房。
张定珠说,哥哥的身体一向挺好,可上个月被医院查出患有直肠癌后,似乎一下子垮了。12月7日,张定珠特意在哥哥租住房旁临时租了间房子,方便照顾哥哥。
顾家桥社区里的居民对张梓贵都没有什么印象。但是一说起这件事,上了年纪的人个个唏嘘不已。其中两三位老人翻出12月8日的一张报纸说:“紫阳街道一位62岁的大伯散步时突然就去了,一查儿女都不在杭州,也是独居老人。”
老人们说:“我们也蛮担心自己的,万一身体出个意外怎么办?”
街道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独居老人家中未装电话,使用手机的老人更少,如遇突发情况,很难及时和外界取得联系。”该社区已经加强了与老人的联系,对社区80岁以上的困难独居老人隔三岔五通个电话、上门送关爱。
不过,街道对独居老人的子女很有意见,认为他们把责任推给了社会。“一些子女过年都不来父母家一趟。”
据省老年学会秘书长王先益介绍,我省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正处于老龄化加速发展时期。根据2006年底的全省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省城市独居和空巢老人比例已达到73.99%,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社会老龄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希望通过张梓贵事件,让全社会更多地关爱老人。”
王先益说,杭州已经有社区开展“救助铃”活动,小区里的独居老人一旦遇到急难险事,只要按一下“救助铃”,社区工作人员立即上门提供帮助。还有些社区通过组织活动吸引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值得借鉴。
刚刚过去的24小时,张定珠的哥哥、70岁的杭州人张梓贵在殡仪馆里“死”而复活,成为殡仪馆有史以来最离奇的新闻,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独居老人生存状况的担忧。
张梓贵没有结婚,无儿无女。据他妹夫介绍,老人10年前从杭州机床厂退休后,一直住在城西。今年9月,老人把城西的房子卖了,到余杭五常街道顾家桥社区租了一间农民房。
张定珠说,哥哥的身体一向挺好,可上个月被医院查出患有直肠癌后,似乎一下子垮了。12月7日,张定珠特意在哥哥租住房旁临时租了间房子,方便照顾哥哥。
顾家桥社区里的居民对张梓贵都没有什么印象。但是一说起这件事,上了年纪的人个个唏嘘不已。其中两三位老人翻出12月8日的一张报纸说:“紫阳街道一位62岁的大伯散步时突然就去了,一查儿女都不在杭州,也是独居老人。”
老人们说:“我们也蛮担心自己的,万一身体出个意外怎么办?”
街道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独居老人家中未装电话,使用手机的老人更少,如遇突发情况,很难及时和外界取得联系。”该社区已经加强了与老人的联系,对社区80岁以上的困难独居老人隔三岔五通个电话、上门送关爱。
不过,街道对独居老人的子女很有意见,认为他们把责任推给了社会。“一些子女过年都不来父母家一趟。”
据省老年学会秘书长王先益介绍,我省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正处于老龄化加速发展时期。根据2006年底的全省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省城市独居和空巢老人比例已达到73.99%,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社会老龄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希望通过张梓贵事件,让全社会更多地关爱老人。”
王先益说,杭州已经有社区开展“救助铃”活动,小区里的独居老人一旦遇到急难险事,只要按一下“救助铃”,社区工作人员立即上门提供帮助。还有些社区通过组织活动吸引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值得借鉴。
相关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处理好心理问题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再婚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边摔倒 应该如何帮助老人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如如何做才能够给我们老年人带来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护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腰痛的现象会不断的增加,而且,很多人会出现肾虚,腰肌劳损,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顾虑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黄昏恋的出现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为这种原因有很多顾虑,不敢再婚,因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说话方式说话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适当的说话技巧,对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绪良好等都有极大帮助,特别是对上了年岁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