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新潮老人熟悉“雷文化”
李育中,华南师范大学退休教授。1911年1月5日出生的他,按照旧历算,今年刚好100岁。在参加“当代岭南文化名人”的颁奖时,与他同龄甚至比他小的老人家,都要别人搀扶才能上台,唯独他是自己“噔噔噔”跑上去的。
但这个老头可不是“老古董”,他坚持每天看报看书6小时以上,掌握最新的时代信息和知识。如,他知道什么是“山寨文化”,知道年轻人的“雷文化”。
每月花千元买书
一般来说,上了90岁年纪的老人身体健康已是万福,哪还敢奢求看书,但李育中这个“比一般老头老”的老头却不是这样,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四五个钟头,头不疼眼不花,尽管看书要用放大镜协助。
老人回忆,自己十几岁时,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希望自己能够有特别多的书用来阅读。现在,他每个月花在买书上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这还不算朋友学生随时赠送给他的,学生们都知道,他最喜欢的礼物就是书。
老人追求生命的健康。他有三句话,无数次向身边的人说起: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要有所用心,要做好情绪体操。
如今,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老人因害怕电脑屏幕对眼睛伤害大,几乎不上网,他的消息主要从广州几家报纸中获得,不过要是需要查阅资料时老人家会找住在一起的儿子帮忙。不过,老人对网络保持距离与网上的信息没有过滤、选择、把关和泥沙俱下也有关系。
在华师,每个周四都会有一群学生来和李育中老人聊天。他说,自己喜欢和各种年龄的人接近,随便聊天。他甚至也会和学生们谈到同性恋。
老人爱跳三步四步
唯一让老人奇怪的是,现在的女学生变化很大,原来都是羞羞答答,但现在却在分别时可以和自己随便拥抱,当然他也会坦然接受。老人还可以和年轻人一起跳舞、尽管是最简单的三步、四步。他说,舞蹈是“音乐的散步”,正好可以弥补自己没有散步习惯的空缺。当然,跳舞老人都会成为全场的焦点,很多人围着他看。
昨天,华师举行李育中教授作品集《南天走笔》出版暨从教79周年庆祝大会。这位百岁老人迎来师生后辈的共同祝贺。
解放后,李育中来到华南师范大学任教。他凭借扎实的功底,可以兼教中文、美术和英文,被誉为“华师一宝”。
曾随军采访远征军
李育中,祖籍广东新会,1911年出生于香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大学毕业后历任广东省立艺专、广州市立艺专、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鲁迅研究学会顾问。
从青年时代起,就活跃于香港、广东以及西南各省的文学和新闻界。作为一位文学家,他主编过《抗战大学》、《文艺新地》等杂志,并担任《中国诗坛》编委与主编。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他在夏衍主编的《救亡日报》(广州时期)担任社评委员,并以《大刚报》战地记者的身份,随军采访中国赴缅甸远征军,同时兼任杜聿明的英文秘书。他出版的《缅甸远征记》,是我国最早记录远征军战史的报告文学之一。
但这个老头可不是“老古董”,他坚持每天看报看书6小时以上,掌握最新的时代信息和知识。如,他知道什么是“山寨文化”,知道年轻人的“雷文化”。
每月花千元买书
一般来说,上了90岁年纪的老人身体健康已是万福,哪还敢奢求看书,但李育中这个“比一般老头老”的老头却不是这样,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四五个钟头,头不疼眼不花,尽管看书要用放大镜协助。
老人回忆,自己十几岁时,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希望自己能够有特别多的书用来阅读。现在,他每个月花在买书上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这还不算朋友学生随时赠送给他的,学生们都知道,他最喜欢的礼物就是书。
老人追求生命的健康。他有三句话,无数次向身边的人说起: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要有所用心,要做好情绪体操。
如今,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老人因害怕电脑屏幕对眼睛伤害大,几乎不上网,他的消息主要从广州几家报纸中获得,不过要是需要查阅资料时老人家会找住在一起的儿子帮忙。不过,老人对网络保持距离与网上的信息没有过滤、选择、把关和泥沙俱下也有关系。
在华师,每个周四都会有一群学生来和李育中老人聊天。他说,自己喜欢和各种年龄的人接近,随便聊天。他甚至也会和学生们谈到同性恋。
老人爱跳三步四步
唯一让老人奇怪的是,现在的女学生变化很大,原来都是羞羞答答,但现在却在分别时可以和自己随便拥抱,当然他也会坦然接受。老人还可以和年轻人一起跳舞、尽管是最简单的三步、四步。他说,舞蹈是“音乐的散步”,正好可以弥补自己没有散步习惯的空缺。当然,跳舞老人都会成为全场的焦点,很多人围着他看。
昨天,华师举行李育中教授作品集《南天走笔》出版暨从教79周年庆祝大会。这位百岁老人迎来师生后辈的共同祝贺。
解放后,李育中来到华南师范大学任教。他凭借扎实的功底,可以兼教中文、美术和英文,被誉为“华师一宝”。
曾随军采访远征军
李育中,祖籍广东新会,1911年出生于香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大学毕业后历任广东省立艺专、广州市立艺专、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鲁迅研究学会顾问。
从青年时代起,就活跃于香港、广东以及西南各省的文学和新闻界。作为一位文学家,他主编过《抗战大学》、《文艺新地》等杂志,并担任《中国诗坛》编委与主编。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他在夏衍主编的《救亡日报》(广州时期)担任社评委员,并以《大刚报》战地记者的身份,随军采访中国赴缅甸远征军,同时兼任杜聿明的英文秘书。他出版的《缅甸远征记》,是我国最早记录远征军战史的报告文学之一。
相关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处理好心理问题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再婚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边摔倒 应该如何帮助老人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如如何做才能够给我们老年人带来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护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腰痛的现象会不断的增加,而且,很多人会出现肾虚,腰肌劳损,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顾虑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黄昏恋的出现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为这种原因有很多顾虑,不敢再婚,因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说话方式说话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适当的说话技巧,对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绪良好等都有极大帮助,特别是对上了年岁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