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嘉兴老人爱上另类储蓄

嘉兴老人爱上另类储蓄

大家都知道将钱存进银行既安全又可以增值。但还有一种“银行”,可以把帮助别人所花的时间存进去,将来自己需要的时候“支取”别人的帮助,这种名为“时间银行”的新事物,引起了现在嘉兴不少老人的兴趣。

周金祺,修半导体服务时间1小时50分钟;费京平,换水龙头服务时间30分钟……打开南湖区南湖街道民北社区居委会主任冯小玲的电脑,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社区“时间银行”客户的详细资料。今年3月份成立以来,这家特殊银行已收到20多名志愿者的180多个小时“存款”。“这里还没有列入那些一再推辞不肯登记的热心居民!”冯小玲笑着说。

民北社区是市区的一个老社区,原是民丰职工宿舍大院,大部分住宅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这几年,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搬走,整个社区三分之一左右居民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老邻里间形成你生病了我帮你买菜,你家灯坏了我帮你修理的好传统。社区“时间银行”开设后,更是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将来可以从爱心‘时间银行’支取自己过去的储蓄,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今后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目前,民北社区的300多名志愿者每人都有了一张服务卡,“时间银行”的开业使大家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记者了解到,在市区的南杨、运南、明月等社区,也通过成立“邻帮邻工作室”、爱心奉献岗等方式,集中有一技之长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并将志愿者服务内容和时间记录下来,当本人需要时提出申请,性质颇似“时间银行”。

“像‘时间银行’这种志愿者服务模式,对嘉兴这样老龄化程度全省第一的城市,有着特殊意义。”今年66岁的姜永勤老人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嘉兴养老问题方面的研究。去年,她关于《建立爱心“时间银行”,促进养老服务》的论文还在省老龄问题论文比赛中获奖。在去年开展的课题调研中,她对我市部分老年协会、社区、企业、高校的1262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仅占调查总人数的7.69%,绝大部分老人都可以参与志愿者活动。而嘉兴近5名人口中就有一名是老年人,承受着沉重的养老服务压力,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建立“时间银行”之类的养老储蓄机构,年轻、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可大大降低社会养老成本。

“虽然‘时间银行’的形式比较好,但实施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一些具体问题。”业内人士认为,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千头万绪,如实施细则谁来订?服务内容和对象为哪些?存取机制如何完善?具体管理工作由谁来承担?服务者为储户服务时发生意外责任如何算?一旦有某个环节处理不好,必将给“时间银行”的运行带来困难。

当前,政府已将探索建立服务储备制度列入政府居家养老实施意见。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应抓紧时间,就“时间银行”运作中碰到的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眼看储存时间的居民越来越多,万一哪天有人要求支付,很多问题都不是我们一个社区能解决得了的。”冯小玲对此颇为担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