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耄耋老人10年绘就百寿图

耄耋老人10年绘就百寿图

 

 

 

十年辛苦绘就《百寿图》

进入陈老的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挂在墙壁上的那张《百寿图》,红底金字,喜庆之意扑面而来。

眼见记者前来,精神矍铄的陈老打开了话匣子。“我在194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只有18岁。从参加抗日开始一直战斗到退休……”从陈老的话语中,记者仿佛看到了老人家波澜壮阔的一生。“人活着就要学习,我1988年退休后,就上了老年大学,并爱上了书法和绘画。”陈老笑着说,不久后,他就和“寿”字结了缘。

陈老可谓是对“寿”字一见钟情。在10多年前,当他在朋友处看到由一百个“寿”字组成的《百寿图》时,顿时觉得心潮澎湃,产生了自己也创作一幅百寿图的欲望。“百寿图喜庆,也是个人书法技艺的体现,我一看到就迷上了。”说干就干,陈老一边把朋友的图样拿来临摹,一边搜集材料,同时对“寿”字的各种字体进行研究,临摹,又拜了许多书法界的老书画家为师,经过十多年的刻苦的磨练、钻研,终于成功地创作出了《百寿图》的100个不同篆体的“寿”字。

组合“寿”字成了难题

字是写出来了,但后面的问题接踵而来。“我发现把100个寿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非常不和谐,难以成图。”陈老告诉记者,那时他仿佛在创作中陷入了死胡同,整天除了睡觉吃饭,满脑都是那一个个变换着身形的“寿”字。

经过仔细推敲后陈老发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写法的“寿”字放在一起,笔画之间的冲突让人感觉到不和谐。为此陈老又进行了刻苦的钻研,在确保每个寿字的原型之下,统一笔画、笔势、笔力、笔气,使其有连贯性。然而等以上都做好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般的书法都是白底黑字,这样的形式无法体现《百寿图》的喜庆气氛。

中毒入院仍不改痴迷

为了克服《百寿图》的气氛问题, 陈老绞尽脑汁,最后创作了以红底金字来烘托《百寿图》的喜庆。

“由于一般的染料质感很差,写在纸上附着力不强很容易脱落,起初我是用铜粉和清漆调和来写百寿图。谁想到还没多久,我由于呼吸道感染被送进了医院。”陈老告诉记者,当时医院的检查结果是因吸入了过多有毒铜粉而引发的。

不久后,陈老治愈出院,虽然有了这次令人后怕的经历,但陈老对于《百寿图》的热情依然未减,即使在大热天,他仍戴着口罩继续练字,并继续寻求新型的写字材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老最终克服了材料上的难题,他以原产日本金粉为书画材料,用胶粉调和,书写出来的《百寿图》不但色彩艳丽,不褪色,不脱落更无毒性。

得到鼓舞欲制《千寿图》

如今,陈老的《百寿图》字体笔画和谐流畅,松紧、疏密恰到好处,红底金字色彩艳丽、喜庆氛围浓烈,深受很多书法爱好者的青睐。陈老说:“就在前几年,我的孙女在美国留学回来带了几幅去,没想到她有一个朋友竟然用了100美元购买,并提出以后会长期购买。”据了解,洛杉矶出版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曾给与了陈老作品很高的评价。

最后,陈老向记者透露了他的新想法,他要收集更多的“寿”字写法,挑战更高难度的《千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