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八旬老人多年收集天津老路牌

八旬老人多年收集天津老路牌

天津市有位杨文慧老人今年80岁了,满头银发的她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这与她几年来一直骑车锻炼有关系。城市里每个区域,如果有即将拆迁的地方,杨文慧总会骑车赶去,目的只有一个:留下路牌或是门牌。从2003年1月6日拿到第一块路牌,老人至今已经坐拥1113块“宝贝”。一块块看似普通的铁牌,在杨文慧看来,成了天津市变迁最有力的见证。

翻开杨文慧的档案本,里面分门别类详细记录了每一块路牌、门牌取得的时间和地点。老人的书架和柜子里,1113块牌子被按区分成6组,整齐摆放在6个抽屉里,每块牌子不但被清洗干净,还包上了塑料膜并编号注释。相册里还有给老路牌、老门牌留的档案照片,背后写着淘牌时跟周边邻居聊来的故事。

6年的时间,杨文慧手中的工具从当初的螺丝刀变成了用羽毛球拍手柄特制的长柄撬棍,傻瓜相机也变成了数码相机,老人还为此专门配了一台电脑,显得更加专业。老人成了名副其实的“活资料”。

城市在发展,也在变化。老房、老街、老巷,这些日渐消失的城市“根”印象都浓缩在一块块老路牌、老门牌里。在杨文慧老人心中,泛旧的路牌、门牌就是通往天津过去的时光门票,一块锈迹斑驳的铁皮和一个地名、一个号码联系起来,老路牌、老门牌成为天津一段消逝的历史物证,它最终联系着的,是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