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老农和他的七个“孙子”

老农和他的七个“孙子”

本市宝坻区城关镇影壁后街居民周德宗今年72岁。农村实行改革开放后,他从用自行车收购废旧氧气瓶开始艰苦创业,先后干过汽车维修、吊车租赁、餐饮服务等多种行业,人到暮年手中有了一定的积蓄。老人总是说,我的这些钱来自社会,我还要把它回报给社会。

五年前的一天,周德宗到宝坻区红十字会办事,无意间路过会议室,那里正在举办捐资助学座谈会,几名孤儿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求学上进的事迹深深感动了老人。周大爷从小家境困难,没有上过一天学,以致于在经商创业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连银行支票都不会填。周德宗心想,决不能让这些娃因为家境贫寒耽误了上学。第二天上午,他主动找到红十字会,要求联系几名最贫困、最需要救助的孤儿和特困生。经过严格的筛选核实,宝坻区马家店镇小套村的孤儿王学玉、牛道口镇牛道口村的特困生刘浩然和郭家深村的李素芳、李素芬姐妹,高家庄镇于家观村的李萍,大口屯镇的闫建军、霍各庄镇的岳宝兴等7名孤儿、特困生被列入了周德宗的资助对象。

为了了解每一个受资助孩子的真实情况,周大爷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领下,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家中走访调查,从而有针对性地为这些孩子制定了每月从200元至3600元不等的资助方案。大口屯镇的闫建军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父亲患高血压脑血栓,一只眼睛失明,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患有大脑炎后遗症,只能靠卖冰棍、捡废品供孩子上学。当年闫建军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重点学校宝坻一中录取,而此时其母亲却因大病住进了医院,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闫建军眼看就要被迫辍学。周德宗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不但每月捐助闫建军300元的生活费,而且每学期还赞助他3000元的学杂费。2008年,闫建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周德宗闻讯高兴得一夜未睡,第二天上午就给闫建军送去了7000元学杂费,还承诺每月担负孩子300元的生活费。

“孙子”个个有出息

周德宗资助的这几个孩子个个知道勤奋上进,个个都挺有出息:今年特困生李素芳考入了天津农学院,孤儿王学玉考入了宝坻第一职专幼教专业,特困生李萍考入了宝坻四中,刘浩然、李素芬考入了李家深高中。消息传来,周大爷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新学期开学之际,孩子们纷纷跑来给爷爷报喜,爷爷拉着孩子们的手高兴得不得了,给孩子们买新衣服、新书包和复读机等学习、生活用品,临走时又给每人几百元的零花钱。周德宗嘱咐孩子们:“一定要好好上学,学习、生活上的费用不用考虑,只要你们求学上进我就供下去。日后你们有什么困难就直接找爷爷来说,爷爷一定帮助你们。”

据统计,五年来,周德宗已先后为这7名孤儿及特困生资助学杂费、生活费共计6万余元。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周德宗还经营着一家饭店。他说只要自己的身体顶得住、饭店不关张,这些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就不成问题。天津市红十字会为了表彰周德宗的善行义举,授予周德宗“博爱”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