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为房子“吃”爹“啃”娘

为房子“吃”爹“啃”娘

读者在湖北宜昌新华书店里阅读《吃爹啃娘》一书。该书通过一个个曲折离奇的真实案例,揭示了中国啃老族的生存现状。

不做“啃老族”也不行

“70亿的新地王,这块地的房价肯定要高到不胜寒处,老百姓怎么能买得起呀!”近日,中海地产以70亿之巨拿下了上海市长风地块成为中国“新地王”,其楼面地价高达22409元/平方米,在合肥某新闻单位工作的小张看到这则消息感叹道。

小张的房子是父母掏钱付的首付款,可由于房款太高,买房后小张每月仍需要父母支持才能负担贷款。小张不禁长叹,原以为工作了就能自食其力,可现在房价压得自己不做“啃老族”也不行!

全国有超过85%的青年多少存在“啃老”现象,其中房价高涨是一大主因。

小王由于结婚急需买房,可自己几年来的存款也不过三四万,连买房的首付都不够。无奈只有向父母借款,父母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10万元一次给了他,小王再贷款30万,如愿买了新房。可小王一点也不高兴,因为相对于他一个月2000块的工资,就算用公积金偿还一部分贷款,自己一个月还要再还1500元左右的贷款,实在压力太大。小王说:“其实我想用自己的能力去买房结婚,但房价太高了。眼看自己的收入涨幅还不如房价涨得快,只有向二老求救。还了房贷,我还要经常去二老那里蹭饭,结婚事情也还是要往后推推,一个房子就把我们一家的积蓄都掏光了,真是无奈。”

李静是一名合肥某国有企业的部门女主管,她告诉记者:“现在找男朋友,首先要看看他有没有房,有没有贷款,还要考量他老爸老妈的经济实力。”李静解释道:“男朋友有房不一定是他的,要看看有没有贷款,有贷款的只能说是有了居住权,随时都有被银行收回的可能;另一个重要的就是他的父母问题,他有贷款也没有关系,只要他父母经济实力强,到时候还了房贷月供后,没钱吃饭,他们肯定会管吃管用的。”

“安家落户”理性消费

《城市商报》曾披露,工商银行苏州分行今年1-6月,个贷的数字猛增,达到26亿,除了2000万其他个人贷款,剩下的都是房贷,而7月单月房贷更是创纪录地达到11亿。老百姓缘何这么热衷于贷款买房?一方面是的确需要住房,例如新婚用房、经济适用房,这些都是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投机者利用房价上涨获利,属于营利性的投资行为。更有甚者部分开发商恶意炒作,上演一出出“买房退房”闹剧。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安家才能落户”,房子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房子也由此被赋予了太多的附加功能。房子成为一种资源享有权的确认,从结婚、子女上学到就业,都离不开房子。

中国的传统习惯决定父母给孩子安排了太多,付出了太多。当孩子无力承受房价的负担时,往往是家长甚至整个家庭挺身而出,接下这副担子,由此会有“一套房子掏空几代人”的说法。

合肥一家二手房交易中心的导购小周表示,他在工作中遇到的购买主力大多为“80后”,一般都少有积蓄。建议他们买房时不一定要选择一步到位购买新房,可以先选择购买总价较低的二手房,考虑依靠父母支付首付,然后自己承担月供,如待遇稳定可以有效地选择贷款方式,如公积金贷款或长期贷款,以减轻每月的负担。此外,消费者除了应“理性投资、适度消费”之外,“房价啃老”现象恐怕还是得依靠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性平衡才能得以真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