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百善孝为先 海外华人宜从精神上赡养老人

百善孝为先 海外华人宜从精神上赡养老人

中新网9月5日电 据西班牙欧浪网报道,西班牙的移民政策使得华人数量在近几年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他们中以青壮年为主要组成部分。虽然部分事业有成者将国内的父母申请到西班牙定居,但大部分华人移民受物质条件或父母主观意愿的影响,只能将父母留在国内生活。尤其是浙江、福建等“出国热”地区,出现了“空巢”现象。


  古训有“子欲养而亲不待”,身在异国他乡的子女如何在工作事业和赡养老人之间取得平衡,便成了海外华人共同关注的话题。近日,记者在侨界对此对进行了采访。

  侨胞赵先生:作为子女无论身在何方,都应心系父母

  出国8年有余了,期间,每年至少都会回去一趟,带些西班牙的特产孝敬父母,但是,我心里清楚,这写东西是无法弥补养孝之责的。尽管每回向父母表达歉疚之意时,他们都会安慰我,让我不要为此分心,专心工作,发展自己事业。

  象我面临的养孝困境,在西班牙华人中应该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部分有了一定事业基础的朋友,都选择将父母办理家庭团聚,在西班牙享受晚年。前些年还好,但是现在西班牙经济陷入泥沼,便开始限制无工作能力的老人入境。真不知道,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父母来西班牙居住的门槛会不会更高。

  我曾经听见一个朋友说,他每年都要回国两个月左右。期间,基本上都是父母在一起,带父母到各地游玩。我想多陪父母出去散散心,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孝敬方式。子女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应心系父母。在事业与孝敬老人之间,应该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

  百元店老板阿玲:我只有多给爸爸寄钱

  我来西班牙已经十几年,钱也赚了一些,也买了住家,但是就是没有条件把爸爸带到西班牙来。好在我还有妹妹在中国,可以时常照顾爸爸,而我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寄钱给爸爸。爸爸虽然也想我们,但看到我寄钱给他,也就很高兴了。我在电话中也跟爸爸说,钱的事情不要愁,只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认为这样就是对父亲尽孝心了。

  侨胞林某:百善孝为先,先安定父母后创业

  身在海外打拼,为了能有个好的事业前途,我们也都在所不惜。但在打拼的同时,我们却不能忘记远在国内的父母亲人。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我个人以为,在创业的同时一定要先安定好父母,最起码让他们衣食无忧。

  留学生小张:海外华人宜从精神上赡养国内父母

  “老辈只要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就可以体现出后辈的孝顺。”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话。作为身处海外的华人,要给国内的父母做到这一点似乎不难,但是如果以为老人就在乎衣食无忧,那就片面了,物质上的需求根本不能够替代老人的内心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衣食无忧的老人有着较高的精神需求,他们需要子女的精神赡养。

  老人辛苦了一辈子,等到需要子女围绕跟前身后的时候,子女们却远在天涯,虽然子女们有时候一个电话、一封家书、一则短信、一份电子邮件、一包小礼物,可以让远在国内的父母感受到子女们的牵挂和孝心,但是,一旦在时空和心理上跨越太长,对于国内的老人来说,实显单薄和无奈。

  侨胞金某:赡养老人,从精神上考虑

  这里的很多人,都习惯在这里稳定以后将自己的父母通过家庭团聚的手续接过来,说是让父母共享天伦、安度晚年。说句实话,老人在这里,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适应,除了子女,他们连个朋友都不认识,这里生活,他们要比我们更苦闷。所以,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实际情况和老人所真正需要的东西。有些时候,老人比较注重精神上的感受,而我们总把物质上看得很重,很容易误解他们的需求,这样其实是对老人最大的伤害。

  所以,对于我们的父母,必须考虑到他们精神上的需求,这样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孝顺。

北方侨胞李某:赡养父母,天经地义

  赡养父母,天经地义,我觉得并不存在地域和文化的限制,不管我父母在哪里,不管我在哪个国家,照顾好父母是我们无可争议的责任和义务,方式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心。

  一华人老板:父母有生之年,常回家看看

  一出国,就注定很难在父母身边尽孝,这对我来说非常遗憾。母亲去世后,作为儿女的我非常愧疚,虽然经济方面基本由我来照顾,但我终究不是天天待在二老身边,现在回想起来都非常难过。像我这种情况的华人在西班牙非常多,建议侨胞们在父母有生之年,常回家看看,即使多打打电话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