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想 而是不敢 仅7%的人会扶起摔倒老人
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市一位老人晚上11点骑电动车回家时摔伤,倒地不起,十几名市民见状自发围成一圈,保护老汉防止过往汽车碾轧,甚至有市民回家取来手电筒,示意过往车辆避让。
但是,直到2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始终无人敢靠近老人,伸手拉一把。
“应该”与“会”不一样
事情发生后,南京市有关调查机构就此现象进行了网上调查,调查结果看上去似乎存在矛盾:面对老人摔倒是否应该管这个问题,63%的网民认为“应该”;可是,假如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仅有7%的人表示会出手相助——63%的“应该”和7%的“会”,显然有一股力量阻止了南京市民将想法变成行动。
南京市民给出三种解释:5%的市民认为是南京人不爱管闲事;15%则认为是缺乏见义勇为的勇气;80%的投票者给出的答案令人无奈——不敢帮,怕惹麻烦。
类似事件一大把
这样的情况绝非偶然,接受问卷调查的网民找出了大量类似事件:
2007年2月22日,南京一位75岁的老汉在公交车后门处跌倒,然而跟在其后的乘客却只是看着。回过味的老汉于是高喊“是我自己跌的”,大家这才上前施救;2008年2月16日,一位九旬老人瘫倒在南京市解放南路上。20分钟内,过往行人无一敢上前搀扶,一位热心市民最后喊来七八名路人作“见证”后,才上前帮助;今年8月8日,贵州都匀市民彭女士“为给孩子做个榜样”,扶起一名摔倒的老人结果被赖上,彭女士无奈,一连数日闹市举牌寻目击证人……
老师不敢教学生扶老人
多数受访南京市民表示,应不应该管,是道德角度的考虑。是不是出手相助,则是现实情况的考虑。更有人表示忧虑:如此的社会风气,可能对下一代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南京某小学教师汤女士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老人摔倒了怎么办?我教学生千万别上前搀扶,一定要报警。”汤女士苦思冥想补充了一点理由,“我告诉学生,万一老人摔骨折了,贸然扶起来可能会让伤情加剧,不能帮倒忙。”她苦笑着说,这是个折中的办法,一方面她不希望孩子惹麻烦,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孩子做好事的积极性受挫折。
但是,直到2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始终无人敢靠近老人,伸手拉一把。
“应该”与“会”不一样
事情发生后,南京市有关调查机构就此现象进行了网上调查,调查结果看上去似乎存在矛盾:面对老人摔倒是否应该管这个问题,63%的网民认为“应该”;可是,假如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仅有7%的人表示会出手相助——63%的“应该”和7%的“会”,显然有一股力量阻止了南京市民将想法变成行动。
南京市民给出三种解释:5%的市民认为是南京人不爱管闲事;15%则认为是缺乏见义勇为的勇气;80%的投票者给出的答案令人无奈——不敢帮,怕惹麻烦。
类似事件一大把
这样的情况绝非偶然,接受问卷调查的网民找出了大量类似事件:
2007年2月22日,南京一位75岁的老汉在公交车后门处跌倒,然而跟在其后的乘客却只是看着。回过味的老汉于是高喊“是我自己跌的”,大家这才上前施救;2008年2月16日,一位九旬老人瘫倒在南京市解放南路上。20分钟内,过往行人无一敢上前搀扶,一位热心市民最后喊来七八名路人作“见证”后,才上前帮助;今年8月8日,贵州都匀市民彭女士“为给孩子做个榜样”,扶起一名摔倒的老人结果被赖上,彭女士无奈,一连数日闹市举牌寻目击证人……
老师不敢教学生扶老人
多数受访南京市民表示,应不应该管,是道德角度的考虑。是不是出手相助,则是现实情况的考虑。更有人表示忧虑:如此的社会风气,可能对下一代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南京某小学教师汤女士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老人摔倒了怎么办?我教学生千万别上前搀扶,一定要报警。”汤女士苦思冥想补充了一点理由,“我告诉学生,万一老人摔骨折了,贸然扶起来可能会让伤情加剧,不能帮倒忙。”她苦笑着说,这是个折中的办法,一方面她不希望孩子惹麻烦,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孩子做好事的积极性受挫折。
相关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处理好心理问题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再婚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边摔倒 应该如何帮助老人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时候,我们应该如如何做才能够给我们老年人带来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护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腰痛的现象会不断的增加,而且,很多人会出现肾虚,腰肌劳损,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顾虑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黄昏恋的出现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为这种原因有很多顾虑,不敢再婚,因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说话方式说话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适当的说话技巧,对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绪良好等都有极大帮助,特别是对上了年岁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