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向往山水田园城市现代化催生“养老下乡族”

向往山水田园城市现代化催生“养老下乡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成为很多老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记。如今,工业化、城市化汹涌而来,拥挤的空间、喧嚣的环境,让许多都市老人把目光投向乡村。城里人过乡下的日子,看似辛苦,实际上追寻的是清新空气、优雅环境、山水田园的休闲生活。

  都市人渴望“心灵吸氧”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沈建国,早就为自己将来退休后的养老生活在乡下准备了一处背靠青山,面朝太湖的宅院。一想到将来与三五好友谈笑风生,或去工作室专心艺术创作,沈建国盼望着自己能早日退休,过上悠哉乐哉、充满野趣的生活。

  城市在扩大,人口、车子、房子在增加,建筑在长高,空间在缩小,再加上来自工作、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都市人越来越需要调整自己的紧张生活。沈建国说,他更向往自然、生态、休闲的田园生活,“哪怕只是吃吃农家菜,在郊外兜一圈。”

  近年来,在大批农村人涌进城市的同时,一股“下乡潮”也在城市老人中涌动。今年4月初,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和木渎镇先后推出19套老公房进行拍卖。工作人员说:“拍卖公告登出去第一天就接到二三十个咨询电话,大多数是城里人打过来的。”拍卖现场,一位拍下东山镇某处公房的女士说,“乡下空气好……买下后翻翻新,送给父母养老。”

  “下乡族”让农民增收有新路

  为满足城里人“下乡”的愿望,苏州周边的农庄、农业生态园应运而生,许多村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家乐”旅游活动。城里人可以租(或买)农房居住、租(或买)农田耕种,或者参加采摘等农业生产体验活动。

  起初,对于这群“不速之客”,一些村民心存疑虑:城里人来这儿能干嘛?他们万一留下不走了,不是给我们增加负担吗?时间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苏州市东山镇陆巷居民老严说,原先,他们家和村里其他农户一样,靠种稻田为生。现在,“路子”宽了:给“下乡族”烧饭做菜;春茶、枇杷、杨梅等当地农产品通过城里人的介绍,打开了销路;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采摘、垂钓等服务……

  有社会学家指出,城里人“下乡”养老,既缓解了城市的养老压力,又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此外,也有人认为城里人到农村居住,给村民带去了城市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向农村传输了新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