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老年新闻

“情感营销”缘何畅行?

“情感营销”缘何畅行?

一位70多岁的独居老人,平时省吃俭用,却舍得掏出儿女给的生活费购买保健品,一年花了1万多元。理由是,上门推销保健品的年轻人又是送赠品,又是帮忙换煤气,让他很感动。

  粗茶淡饭的老人总说“不够”

  浙江省诸暨市城西新村的祝老先生平时一个人住,生活很节俭。女儿祝女士说,近来常在父亲家里看到许多花花绿绿的保健品包装盒,加上父亲老跟她说“生活费不够用”,让她起了疑心。

  随后,祝女士在父亲房间里发现了大量保健品,有些是吃完的,有些还没有开封。仔细询问后,她才知道这些保健品全是楼道上发广告传单的推销员直接送到家里的,再一问价格,每一种都数百元。祝女士心里犯起了嘀咕:“父亲买的这些东西万一吃坏了怎么办?”

  热情小伙总是忙前又忙后

  “父亲好像中了邪似的,只相信那些推销员的话。”祝女士希望父亲能早点醒悟,甚至发动了亲友去做思想工作,但效果却并不好。

  “你们懂啥,这叫花钱买健康。”祝老先生反驳道,祝女士感到哭笑不得。

  祝老先生对上门的销售人员很信任。“我一个孤老头又没钱又没势,他们不会在我身上动歪脑筋的,他们经常给我送些赠品,甚至很多次帮我去换煤气。”老人说,上门的小伙子一会儿一声“大伯”,一会儿又帮忙做家务,让他感动得都快哭了。

  最好“有技巧”地回绝

  有关专家认为,“情感营销”的畅行表明了子女平时不是仅仅拿些生活费给老人就可以了,还要多抽空陪陪他们。

  一位诸暨市民郭老先生曾参加过一次“健康咨询讲座”。他发现其中的猫腻,“我其实是普通的肠胃炎,可他们的产品一开就是几千元,而且还把我的病说得很严重。”郭老先生说,自己还能够把持,可现场有很多老年朋友却轻易“上钩”,关键是营销人员的热情没法抵挡。

  一位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透露说,作为业内人士,她并不否认这种“情感营销”的作用。作为公司的一员,其实他们的目的就是赚钱,所以她认为,碰到祝女士这样的情况时,祝女士最好和那个小伙子沟通一下。一方面对小伙子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也可以暗示自己的家境不适合这个产品。相信销售人员也能明白祝女士的用意,而不单单是做老父亲的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