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老年痴呆的认识误区太多
老年痴呆疾病的改名,就是为了消除外界对这样疾病误区和误解,其实社会对于老年痴呆疾病的误解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们要改正这样错误的观念,下面就是相对应的方法。
全球65岁以上老人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4%~7%,年龄越大,患病率上升越快。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超过600万人,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轻中度老年性痴呆病通过药物干预,可以最大程度提高交往能力。
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他总是感到非常惋惜。原本在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失眠、疑心重、容易走失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完全可以延缓病情发展,却因为老人和儿女的不在意而耽误了治疗。
绝大部分人对于老年性痴呆病的认识存在误区:误区之一,老人记忆力差、常忘事,被认作是机体老化的现象;误区之二,即使老人已经确诊为老年性痴呆病,患者和家人采取的消极对待方法,对病情缓解十分不利;误区三,不是专科医生很难为该病做出正确判断,患者早期有交往能力,这种假象常常掩盖了症状,漏诊率极高。两个月前,梁教授收治了一位疑似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与76岁的马阿姨初次见面时,根本看不出来她认知能力出现问题。通过血管病检测、脑功能检测,梁教授高度怀疑马阿姨患有老年性痴呆病,而随后记忆力认知功能量表评估的检测中,曾是职业女性的马阿姨竟然算不出“100-3=?”的数学题。梁教授介绍,基地已经建立了规范的痴呆诊断评估体系:神经心理评估、血液及脑脊液化验、结构脑磁共振成像、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保证痴呆诊断的准确性。
马阿姨属于中度认知能力障碍。后来和家属交流才得知,两年前,马阿姨已经有了不少症状记不住头天晚上和邻居的约定、捡垃圾回家、怀疑有人在门口偷听、把钱包成小包藏起来、找不到东西就说是儿媳偷的……家人几次都想带她到医院,可马阿姨非说自己年纪大记忆力不好,一拖就是两年。两年后,曾经井井有条的马阿姨连衣服都不能穿整齐了,只好到大医一院就诊。
一个月的药物治疗后,马阿姨发生了显著变化:心情变好了,交流开始自如,生活能力提高,不再需要保姆过多的照顾。梁教授告诉笔者,家庭中不少老人有类似的情况,但是绝大部分儿女和患者本人不会认为是生了病,一定程度耽搁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应该怎么办目前,痴呆症尚无特效疗法,且病人住院时间短,大部分时间在家中疗养,因此提高照护者的护理水平非常重要。通过良好的干预疗护,减
-
老年痴呆症的四大征兆,有一个就要留神了老年痴呆症的危害,想必大家应该也或多或少有点了解,谁也不愿意和那种可怕的疾病扯上关系,但是要知道,这种疾病的病发率非常惊
-
有这些行为,说明你可能老年痴呆了老年痴呆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
-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4个方法保持大脑年轻老年痴呆是老年人的高发疾病,老年人要多用脑延缓大脑的衰老速度,老年人要注意生活起居有规律,预防老年痴呆发病,老年人要养成
-
老年痴呆是怎么引起的?老年痴呆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脑变性疾病引起的,老年痴呆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老年痴呆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