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银行理财案例详解

老年人银行理财案例详解

一般说到穿梭于各大银行玩转金融理财的群体很容易想到年轻的白领一族,然而在越来越多的大都市里,出现了这么一群人,他们兜里揣着各大银行的银行卡,心里揣着各理财产品的年化利率,划算与否的小算盘打得飞快,这些不是白领,是阿拉白发苍苍的退休老人们。

点击进入理财消费栏目

“现在银行里买理财产品的大都是退休的老年人,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理财方式”农业银行[-6.85% 资金 研报]上海分行石门二路支行的理财经理小陈对东方网记者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业务常客中,老人比例超过65%。不少阿伯阿婆退休后,有时间也有闲钱,面对物价上涨,医疗、生活等开支增加,早已不满足常规低利率低风险的银行储蓄,而通过频繁购买各类理财产品,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升值。

3.7%能够跑赢4.3%

赵阿姨今天走进农行前,已在附近几家银行兜了很久。退休几年,因为平日喜欢金融,闲来无事的她开始关注起银行的理财产品。但是市面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多如牛毛,好在退休后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他常常一家银行一家银行地看,多琢磨比较。

赵阿姨告诉理财经理小陈,她已选中了隔壁银行一款4.3%的35天短期理财产品,想取出原本想购买利率为3.7%产品的的5万元。小陈听后给赵阿姨算了一笔账:一般银行理财产品分募集期、计息期、清算期三个时间段,其中募集期计活期利息,清算期不计息。所以,理财产品即使实现最初给出的预期收益率,也并非客户获得的实际收益。

虽说表面上来看4.3%的产品利率要高出3.7%的产品很多,但是4.3%的产品发行周期是5天,也就是说要5天后才能起息,在这5天内只能拿0.35%的活期利息。但是他们这款3.7%的产品是隔天起息的,这样算来,4.3%的产品5万元每天的利息是5.068,而3.7%的产品5万元每天的利息是5.21反而高。听了小陈的解释,赵阿姨恍然大悟。

“喜欢货比三家的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往往只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但是预期收益高的产品却并不一定最划算。”理财经理小陈告诉记者,“我们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务必保证客户的利益最大化。绝大多数老年人客户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