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科学理财 不要把保险当理财误入陷阱
我们在一些理财市场上,会听到人给老年人介绍,一个理财产品,他们经常会说,“婆婆放心,这个产品4%年收益,绝对保本。”这样的情况一再的出现,很多老年人为了理财就会在鼓动下,本不想买理财产品的决心开始动摇。但是我们发现,部分银行对理财产品存有误导,致使消费者误入陷阱。
8月30日,我国首部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出台。其中规定,银行不得误导销售金融产品,不得夸大相关产品收益等,如有违反,消费者可提出控告。
消费调查 “绝对保本”有误导
许鑫在汾江路某银行存完钱后,一位客服经理热情地搭话。这位客服一边跟她拉家常,一边建议她购买一份财富双收的万能型保险,“这比存定期划算,年收益4%,定期才3%多点。”客服称该产品绝对保本,专门针对老人家,但全程未提及其中风险。
在许婆婆犹豫之际,记者查看该保险的宣传信息发现,所谓“绝对保本”并非绝对。以存两年期为例,许婆婆中途如将款项取出,需扣除相关费用,本金都无法完全取回。许婆婆犹豫再三,最终没有买保险。
区别于许婆婆购买保险遭遇的误导,家住南海平洲的冯翠老人更是冤枉。她说,去年她在平洲一银行办理定期存款时,工作人员向她介绍一款理财产品,声称收益比定期存款利息高,还有年终分红。
冯婆婆糊里糊涂便将6万元交给银行工作人员,还获得一份“赠送的保险”。数月后,她才发现自己没有购买理财产品,而是买了一份保险,保期长达6年。如果冯婆婆提前退保,要扣去8000多元手续费。
银监新规 发现误导可控告
以上老人的遭遇,在佛山并不是个例。
根据权威网站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有超过三成的消费者遭遇过误导;有30%的消费者表示,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未进行任何风险提示。而在银行代销的产品中,将保险当做银行理财产品误导销售的比例,竟高达39.42%。
对此,银监会在8月30日出台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这也是我国首部针对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定的法规。根据《指引》,银行不得主动提供与消费者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产品和服务,不得在未经消费者授权或同意的情况下,向第三方提供个人金融信息,不得向消费者误导销售金融产品等。
《指引》还规定,银行不得在营销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以任何方式隐瞒风险、夸大收益。市民一旦发现银行确实存在误导销售、夸大收益等情况,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检举和控告。
●消费指引
1、不盲信:宣传资料和销售人员的介绍只能作为参考,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
2、要知道:保险产品一般为5年期或10年期,如果中途退保,不仅得不到完整收益,甚至可能亏损。购买前需先判断这笔资金是否可多年不用;对待预定收益则要理性,不能认为分红总是高于银行同期利率。
3、须明确:购买银行保险,其核心是“保障”。要仔细留意免责条款内容,弄清楚什么可保什么不可保。
-
老年人5大理财小诀窍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理财才能够保护我们的老年人的身体,更加的健康,不致于我们的财产非常大的流失,还
-
为老人细数节俭过头的危害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很多老年人节俭了一辈子。不可否认,节俭不是坏事,但凡事都有度,如果老年人节俭过头的话,不仅会影
-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要慎重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要慎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群体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的需求都需要引起重视,在如何应对老龄化上,需
-
老年人乘飞机的注意事项是什么老年人乘飞机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由于身体原因,老人对于飞行的适应力和耐受力往往较差,不少老人同时患有各种慢性病,在搭乘飞机
-
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财呢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财呢?对于退休老年人,除了洗衣做饭,自己照顾自己,平时到广场跳跳广场舞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应该注意的,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