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理财有风险 注意事项牢记在心中

老人理财有风险 注意事项牢记在心中

理财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老年人也需要理财,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财务,以应对收入下降、开支费用上升等问题。专业人士认为,老年人退休之后,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也要树立理财的新观念。为此,理财专家准备了四条理财锦囊,帮助老年人做好理财规划。

“稳”字当头

大多数老年人不再有固定的新增收入,而且需要应付日常生活及保健医疗等开支,费用支出会逐年增加。老年人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不如年轻人强,因此,进行投资理财时,应优先考虑本金的安全,在能防范风险的情况下,再去追求更高的收益。

在投资学中,有一个有名的资产配置法则“100法则”。它被用于确认投资产品中的风险资产比例,即一个人可以投资风险程度较高产品的比率等于100减去自己的年龄。对一个30岁的投资者而言,投资组合中70%可以是风险资产;但若是一个70岁的投资者,风险资产比重就至多只能30%。这个法则比较形象地阐述了老年人理财安全为上的原则。一般来说,风险程度较高的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投连险、黄金、外汇及其他特殊投资项目,风险程度较低的资产包括储蓄存款、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老年人在投资时可以进行适当配置。

“活”为要务

老年人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较差,因此,对于理财的流动性要求非常高。有不少老年人看到银行的利率表显示存款期限越长、利息越高,便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存成了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期存款,一旦突然生病住院,急需用钱,从银行将钱取出来时,由于存款期限没到,只能按照活期利率结算,这样就损失了很多利息收入。

面对这样的情况,理财专家提醒:首先,应预留三至六个月的生活开支,放在活期存款或者可以随时支取的理财产品上,以备生活上的不时之需。其次,投资期限主要以三个月至一年为宜,以保证资产的稳定流动。再者,如大额购买长期产品,应问清楚是否有提前支取或者质押贷款的可能及相关手续。

“巧”是关键

大多数老年人喜欢存定期存款,对高利率的三至五年的中长期定期存款尤为热衷,但流动性差的特点又让他们无所适从。举个例子,如果拿3万元做一笔三年期的定期存款,资金一下子就被冻结了三年,如果提前支取,便损失了利息。

殊不知,这其中也有窍门可循。换个方法,将3万元三等分,每隔一年存1万元,都做三年期定期存款,这样,接下来的每年都有1万元到期,如有需要,可以使用,不需要则可再转存三年,周而复始,既保持了一定的流动性,同时,享受的利率仍旧是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高收益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其实,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定期存款上,也可应用在各类有固定期限的投资产品上,能解决多数固定期限产品不可提前支取的尴尬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