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投资需谨慎 切勿踏入理财四大雷区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如今货币超发、物价走高的背景下,理财是成了不少人对抗通胀的有力武器。其中老人因为收入无增量来源,主要依靠固定退休收入,所以,他们对于通货膨胀的感受较之年轻人和中年人更甚,理财的潜在需求也更大。于是,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街头的银行,一旦有国债推出,不少老人排起长队早早等候;或者在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内,有些老人一边手提菜篮子,一边盯着股票交易的大屏幕;或者是在商场珠宝首饰柜台,老人拿出攒了多年的积蓄,选购着近年价格飞涨的黄金。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老人的理财却往往容易陷入误区,而且与年轻人的理财相比,老年阶段理财可供回转的余地更小,一旦踏入理财误区,往往容易影响老人晚年生活的品质。所以,老年理财的误区更容易成为理财的雷区。那么,老年理财的误区有哪些?又该如何去避免呢?
雷区一:担保
故事:
家住五金市场附近的刘大爷今年60多岁,谈到自己的理财失误,他至今还记得去年年初自己遭遇的那场担保风波。刘大爷告诉记者,他老家在淮阴区,虽然自己工作时在市区上班,但老家一直都有房产和粮田。退休之后,为了能够远离城市喧嚣,他每年都会有几个月选择回老家生活。
在去年年初,刘大爷又回到老家小住。当时村里几个村干部找到他,想让他用家里的储蓄存单,为村里的几个想发展棚菜生产的贫困户担保,办理银行小额抵押贷款。刘大爷因为碍于村干部的面子,同时也觉得乡里乡亲的帮帮忙无所谓,便把家里的3万元存单做了抵押。结果秋天还贷款时,那几家贫困户因不懂技术而赔了钱,根本无力还贷,银行依法冻结了刘大爷的存款用于还贷。这让刘大爷有怨无处诉,有苦无处说,气得大病一场。
点评:
生活中,常有老年人因碍于面子而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最后把自己套进去的事。老年人本来兜里的钱就不多,再冒风险为他人担保,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几年,因为国家收缩银行信贷,市场上的资金一直比较紧张。有些人缺钱后会想到通过担保从银行借钱,而此时老人因为不懂得担保的相关法律规定,往往会成为被蒙蔽的群体。所以,在看不准、摸不透的情况下,老人遭遇他人的担保请求时,最好一律拒绝,因为明哲保身往往也是最安全的理财方式。
-
老年人5大理财小诀窍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理财才能够保护我们的老年人的身体,更加的健康,不致于我们的财产非常大的流失,还
-
为老人细数节俭过头的危害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很多老年人节俭了一辈子。不可否认,节俭不是坏事,但凡事都有度,如果老年人节俭过头的话,不仅会影
-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要慎重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要慎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群体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的需求都需要引起重视,在如何应对老龄化上,需
-
老年人乘飞机的注意事项是什么老年人乘飞机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由于身体原因,老人对于飞行的适应力和耐受力往往较差,不少老人同时患有各种慢性病,在搭乘飞机
-
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财呢退休老人要怎么理财呢?对于退休老年人,除了洗衣做饭,自己照顾自己,平时到广场跳跳广场舞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应该注意的,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