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收入不同类型的老人应对贬值的招数

三个收入不同类型的老人应对贬值的招数

随着CPI的高涨,人们越发地感觉到了物价上涨所带来的生活压力。尤其是老年人,他们想让自己的生活幸福和宽裕一点,就要进行一些理财和投资,但是不同的老人类型的理财方式是不一样的。

一年时间,CPI数据从3.3%涨到6.4%,老百姓已经连续12个月存款没能跑赢CPI,也就是说,一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后的购买力只有9727元,不少市民开始感到焦虑,如何理财才能跑赢通胀?“跑不过刘翔,也得跑过CPI”一时十分流行,对于节俭了一辈子的许多老人来说,也不甘落后。

为了不让自己的人民币缩水,许多老人也弄起了理财。本文选取总结了三个收入不同类型的老人应对贬值的“招数”,以飨读者。

高收入者:不能坐视收入缩水

家住新罗区溪南生活区的许大爷夫妇,一个是离休,一个是退休,夫妻俩每月的离退休金合起来有近万元。数目不小贬值压力也大。将钱放在银行的话,攒利息虽然稳妥,但始终跑不过CPI。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许大爷一位银行工作的朋友向他推荐了一款保本型的理财产品,试着投入50000元,三个月后他就能获得800多元的分红和利息。

许大爷认为,不能坐视收入缩水,就算投资也经不起资金损失的风险。对此,他不建议将钱投资到资本市场或投资创业去搏击。如果手头资金较为宽裕,可以在保证部分资金用于平时使用和应急的前提下,选择一些保本型基金或其他银行理财产品。现在,许大爷一年也能拿到好几千元的理财回报,获利4.6%,虽没跑赢高涨的CPI,但他觉得这样也挺知足了。

低收入者:老有所为补贴生活

家住上杭县的陈大爷是早年国企改制退休职工,其爱人无收入来源,两口子每月的收入就靠1500多元的退休金。面对物价飞涨的生活压力,陈大爷愁着退休金解决温饱问题外,能攒下的所剩不多,还难免一些生病吃药的花销。正在犯愁时,陈大爷想到了家里的一些闲置地。

现在,陈大爷将家中闲置地重新刨开,一年四季种上时令蔬菜,还养了几只鸡鸭。待丰收时节,陈大爷还会赶集将这些农家蔬菜和家禽卖一个好价钱。一年下来,陈大爷既部分解决了吃上面的开销,同时也额外增加了1000多元的收入。

老人乐呵呵说:躬身劳作既健了身子,打不过CPI,也不至于被它淹没。

有积蓄者:买入增值品抗通胀

永定县的李大爷无固定工作,早些年和老伴一起经营一家小药店攒下了几万元的积蓄。后来,李大爷老两口被儿子接来了城里住,小药店也就关了门。考虑到没有固定收入,李大爷将原先小药店的门店租给了同乡,每月也有1500元的收入。一想到,几十年攒下来一点积蓄放在银行里很难抵御通货膨胀,李大爷看准CPI高涨必然导致黄金价格上扬。于是,今年初李大爷将储蓄的近10万元,以每克300元左右的价格全都买了某银行的金砖,这一下,随着最近金价的上涨,老人的积蓄也远远跑赢了高涨的CPI。

老人家闲暇时间较多,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增值产品,待时机成熟适时买入,也是不错的抗通胀方法。但是不能冒太大的风险,不然有可能血本无归,这样会对老人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