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人学会网聊淘宝

社区老人学会网聊淘宝

后宰门街道北安门社区发挥大学生社工的优势,对社区年届耄耋的老人进行电脑培训,让老人们学会网聊,在QQ视频上互相问候关怀。昨天,记者在南京后宰门街道北安门社区采访了他们刚开通的“视频守望居民”服务。

给老人开了QQ,密码就是社区电话

“张阿姨,你今天感觉身体好些了吗?”上午11:05,北安门社区去年刚招聘来的大学生社工赵有莉,来到社区电教室大屏幕前,戴上耳机,在QQ上打开住在后宰门街的居民张泽梅的对话窗口,年过半百的张女士听到呼唤立即关掉厨房火头,坐回电脑前在话筒里向赵有莉及赵卫主任汇报当天的情况:儿子昨天出差了,但早晨已和他在网上对过话。现在她已做午饭,身体没有感到痛,心情还不错。赵有莉放心地对她说:记得午饭后先吃药再睡觉,醒来后精神好就下楼溜达一圈,顺便到社区来坐坐。原来,张泽梅丈夫因病去世几年了,儿子经常出差,她的身体很不好,一个人在家时,常常觉得寂寞。开通视频教学后,赵有莉到张女士家教她怎样使用电脑,并帮她安装了“大眼睛”摄像头和耳机等。现在张泽梅不仅能与出差的儿子视频聊天,还学会网上购物,最近她正琢磨着在淘宝上淘一张新床。

其实像张泽梅这样需要社区关怀守望的居民还有不少。“为什么不教大家上网聊天,还可以通过视频问候他们节省时间啊!”这个想法一经赵有莉等几位大学生社工提出,立即得到南京首届十佳社区主任赵卫的赞赏。去年初开始,社区视频培训拉开了序幕。一听说视频教学是为了“守望”,不仅需要关照的贫病居民来报名参加学习,更有不少社区积极分子主动参加。“我们学会了可以互相守望互相关怀。”70多岁的李玉萍率领一帮老年义工报名学习,注册了QQ号后,担心记不住密码,他们全部用社区电话号码作为密码。

记者获悉,这种时尚的做法,在南京社区工作中是创新。

视频里见到九旬父母

年过半百的马显明拿着耳机问远在加拿大的父母:“爸爸妈妈能看到我吗?能不能看到我?”得到肯定回答后,他像个孩子似的开怀大笑!清溪村居民马显明的父母,上世纪80年代初就移居加拿大,目前二老已年近九旬。此前,老马都是定期通过国际长途问候父母。“这么多年了,我真想看看他们的模样,面对面倾诉思亲之苦。”

让马显明梦想成真的那天是去年9月,当时南京党员远程工作平台在北安门社区安装到位,与平台同时到位的还有大学生赵有莉、周俊杰等几位社工。跟着赵卫主任走家串户了解到老马家的情况后,他们几乎不约而同想到利用远程平台成立“亲情零距离”视频工作室。“这既省掉高昂的通话费,也可上网冲浪解闷,还能互相关怀守望呢。”

网上办事省得老人跑

郑桂珍丈夫几年前病逝,擅长网聊的她认识了一位“蓝颜知己”,之后相处融洽便远嫁山东。随后,郑桂珍开始惦记南京的老邻居老姐妹,逢年过节最想念时她就打电话给社区赵卫主任,听听乡音解解乡愁。“视频工作室”开通后,郑桂珍在山东家里安装了摄像头和耳麦,每天尽情地在视频上与老姐妹们一一聊天。有次她聊着聊着,发现对方脸色苍白倒在案头。“不好,她肯定是低血压老毛病犯了。”郑桂珍立即打开赵卫主任的QQ窗口,告诉赵卫主任老黄犯病,赶紧上她家看看。很快,黄女士被社工们就近送到了医院。

最近,南京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开始工资认证了,郑桂珍在视频上顺利通过社区一系列认证手续。她非常开心地说:几分钟就省却我来回跑需要的几天时间,还帮我节约一大笔火车票钱费用。“每周两次教学能不能增加到三次、四次啊?”昨天上午9:00,北安门社区一楼远程平台教室内,想学习电脑的居民不断地赶来,他们呼吁大学生社工增加教学频率,让更多居民掌握现代技术热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