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健康养生

做好老人的心理保健工作

做好老人的心理保健工作

很多老人从岗位上退下来,有诸多的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老人无法打发整这么多无聊的时间,容易从而产生心理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变得孤独抑郁时,人们对老人的身体也极为不易。那么我们在是平时一定要正确的疏导老人。今天我们就为老年人介绍一下,做好老人的心理保健工作。

做好老人的心理保健工作

它组织细胞。当某些物质缺乏时,就可使相应的器官功能失调,如维生素C缺乏时,会影响脑、脊髓及外周神经,出现精神症状[1]。因此,保证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是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1.4 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的改变。老年人从岗位上退下来,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如果转变与适应困难,会因失去原有的地位与工作,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而惆怅;还会因脱离了原有的交际范围,而新的交往尚末建立或不善于建立而寂寞。长期下去,心理失衡,造成心理冲突与矛盾,会变得孤独、抑郁、消极,这对健康极为不利,会加速身体的衰老。

1.5 家庭环境与生活事件。离退休后的老年人以家庭活动为中心。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老年人心身健康影响甚大,如子女结婚,婚后婆媳、妯娌间的纠葛;以及老年夫妇之间的感情;离异、丧偶,子女分散等一系列生活事件接踵而来,都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冲突而影响老年人的情绪。

1.6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养成的吸烟、嗜酒、过食甜食、荤食或饮食过咸等,可导致体内环境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减退而引发疾病。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变化特点

2.1 自我意识增强,固执、刻板。主要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自我,要求被重视,受尊敬;思维方式固执不灵活,思想保守僵化,偏爱旧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娱乐,厌烦新奇事物,社会适应性减退。

2.2 性格内向、怪僻。主要表现为不愿与外界联系,呆在家里,与世隔绝;有的心胸狭窄,十分吝啬,视钱如命。

2.3 情绪不稳定,敏感易变。主要表现为对情绪的控制与调整能力下降,易伤感、易激怒,并且情绪反应强烈、持久。常因一些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生气,或急躁不安、大发脾气。单独居住的老人,常因寂寞无聊、孤独而郁闷、抑郁。

2.4疑虑与恐惧感。主要表现为对病痛关心过度,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些不适上,担心患了不治之症,即使检查正常,也不放心,神经过敏,焦虑多疑。由疑病而恐病,由恐病而惧死。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

以上就是我们讲述的,做好老人的心理保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平时在生活当中,老人一定要坦然的面对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老人可以以家庭为中心,或者能够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勇于面对现实,可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来打发自己无聊的时间,老人要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积极的面对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