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疾病症状

老人听力下降 剖析老年性耳聋前期症状

老人听力下降 剖析老年性耳聋前期症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也随之延长,我国老年人口也随之增长。随着年岁渐长,*的各种器官尤其是感官慢慢的衰老。尤其是老人的听力和视力。老年性耳聋就是高发于老年群体的一种疾病。那么老年性耳聋具体有哪些症状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65岁以上老人每5人就有3人患老年性耳聋

专家称:老年性耳聋在临床上一般定义为年龄大于60岁,排除了其他疾病引起的耳聋(如由中耳炎、药物等原因引起的耳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重者可致全聋的一种老年性疾病。

据研究数据介绍,通常情况下65~75岁的老年人中,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可高达60%左右,我国现在老年性耳聋人数已超5000万人。据美国卫生中心统计,65岁以上的人口中,听力减退者占72%。80%的老人出现听力损伤后都没有加以干预,最终导致耳聋。那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辨别老年性耳聋呢?

1.高频听力下降

甘医生指出,一般老年性耳聋最通常的表现是高频听力下降,首先是言语分辨率变差,早期对手机铃声、电话、门铃的听力感觉下降,因为这些声音频率都较高,所以最先表现在高频听力不敏感,其后中低频下降,对一般说话声听起来也比较困难,言语辨别率变差,而且不能听懂对方说话的意思。

2.耳鸣

约60%老年耳聋患者会伴有蝉叫样耳鸣,开始时为间歇性,在夜深人静时出现,以后渐变为持续性,白天也可听见。耳鸣常始于30~40岁,其出现率随年龄而渐增,60~70岁时达到顶点,此后即迅速下降。

3. 重振现象

所谓“重振现象”就是“低音听不见,大声嫌人吵”的现象。当人们与患者低声对语时患者听不见,如对话者提高嗓门,患者又觉得是吵人。甘医生提醒,如果有感到小声听不清,大声很嘈的老人很有可能已经中了老年性耳聋的“魔爪”。

当人们与患者低声对语时患者听不见,如对话者提高嗓门,患者又觉得是吵人。言语识别能力下降表现为患者常愿与熟悉声音的老朋友、老同事交谈而与陌生人对话时常所答非所问,在嘈杂声环境下常听不清楚。

4.耳不痛无症状

甘医生称,老年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系统的功能衰退引起的,不会出现耳流脓、耳痛及鼓膜穿孔等症状,早期不会引起自身及家人的重视,所以很多老年性耳聋患者是听力下降较严重才到医院就诊。

5.语言理解力下降

语言分辨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多数情况下纯音听力减退不及语言听力严重。年龄越大此种现象越明显,即在许多老年人尽管纯音听力下降不多,但仍不能理解讲话的内容。

老人在与熟人相聚时谈笑风生,少有困难,但与陌生人交谈就会应答犹豫,答非所问。在嘈杂的环境中感到更为吃力,特别是在许多人参加的集体活动中交谈有障碍。

最后专家指出,老人预防耳聋应减少和避免噪音接触,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等,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减少高脂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加强体育锻炼,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

听力下降是一个渐进过程,因而,中老年人需加强预防老年性耳聋的意识,并且家人应细心观察老人的听力行为的变化,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及早配戴助听器,提高听力及保留残余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