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迎来牛市 为何老人热爱炒股

股市迎来牛市 为何老人热爱炒股

近半年来股市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在股市红火的背后散户的力量不可小觑,其中就有一群特殊股民,他们苍老了白发、有闲钱也有时间,活跃在交易大厅,也在家默默研究。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银发股民。为什么老人这么热衷炒股呢?

这里是隐现的“老人社区”

“即便一天没操作,仍能聊得尽兴”

清晨8点20分,85岁的王老先生拎着手提袋,走进位于东二环的中信建投证券营业部。此时距离9点30分开市,还有一个多小时。营业大厅的休息区,已有几位老人在轻声聊天,看到王先生走近,一位老人开了腔:“呦,老首长来了。”

“小点儿声,人家还在开会呢。”环顾下四周,王先生挑了个僻静的座位,大厅另一头的交易区内,证券营业部的工作人员正在举行晨会:“人家让进来休息就不错了,你们别嚷嚷。”

8点40分,几声“加油、加油”传来,王先生站起身,招呼几位老伙伴,“得了,人家开完会了,咱们过去吧。”

在交易区挑了个居中的座位,王先生从手提袋拿出一盒牛奶,外加一块“萨其马”,这是他今天的早点,“我家住北四环,得坐公交车过来。早上来不及吃饭,都是来这吃。”

这样的生活节奏,王先生已坚持了17年。

初来证券交易厅,是1998年,王先生因购买基金,开始接触股票。那时的交易主要“靠嘴”,交易厅中,能听到交易员“XXX,3块7毛5”的报价声,王先生与其他股民则手写申请单买卖——一式三联的申请单每份一块钱:“那时候交易大厅人很多,常常单子填完还得排队,股价一变,又得改单子。”

“炒股这么多年,谁要是跟你说他从不赔钱,保准在骗人。”彼时的股市,正经历印花税税率调整等政策阵痛,自1997年5月始,上证指数从1510点跌至 1047点,整整用了两年时间。更大的波澜,于2001年开始,“998”的低点至今被所有人铭记,连年阴跌让投资者丧失了对投资市场的信心,交易大厅门可罗雀,股友走了一拨儿又一拨儿,王先生却选择坚持:“炒股的心态要放平,不是一朝一夕挣多少钱。再说挣钱有什么用,我孩子都退休了。”

坚持的动机,还在于交易大厅的另一层含义——与其说这里是银发股民的操作地,不如说这里是隐现的“老人社区”——王先生的身旁,总聚集着三三两两的老股民,往日里他们称兄道弟,插科打诨,即便一天没有操作,仍能聊得尽兴:“炒股能锻炼头脑,来这里又可以与人交流,在家行吗?天天门口晒太阳,没多久人就傻了。”

“这段时间股市火了,有些年轻人来开户,想赚钱,这种想法最要不得。”王先生口中的“年轻人”,其实是五六十岁的中年股民,在他看来,股市火热时入市的新手,最容易被行情误导。2007年股市大跌,王先生曾目睹两位老人因投资失败,晕倒在交易大厅门前:“刚入市赚了一点儿钱,就觉得自己行,炒股挺容易。被庄家收割的,都是这样的人。如果是这样的心态,我建议还是不要来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