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丧偶有阴影 老人再婚有压力

老人丧偶有阴影 老人再婚有压力

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对于爱情有一定的幻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以算是人们爱情生活的理想境界。但是人有生死,老年人的另外一半可能会先走一步,所以对那些丧偶的老人来说,“头白鸳鸯失伴飞”的寂寞晚景的确有点凄凉。那到底该不该再找个老伴?子女不同意怎么办?这些都是老人的心头之忧。

“老人的感情生活很复杂,受到的制约也多得多。”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王大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如果能排除客观因素的制约,丧偶老人再婚是件好事。”有研究指出,丧偶而不再婚的老人比再婚老人,疾病发作频率要高7倍。越老越孤独,老人尤其需要知心伙伴。这种情感需要,子女替代不了。但是,张罗再婚的事,首先要确保老人已度过丧偶的心理居丧期,平均是一年左右。

事实上,老人再婚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子女的阻力首当其冲。父辈有心再找,子女棒打鸳鸯的情况并不少见,起因多是房子、赡养等财产方面的纠纷。王大华建议,婚前可以先办财产协议、房产过户等手续,把财务问题放到明面上。

另外,“老人再婚,最需要子女理解和主动沟通。”王大华强调,“孝顺”不仅是让父母吃饱穿好,再婚老人很怕被别人看作“不正经”,有苦衷也不说。因此,子女要多关心老人的情感,多为父母着想,也希望老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实在不好意思说的,还可以托第三方带话。

通常,再婚的老人都会与原配一样美满。但王大华提醒,两方相处要注意:交心为重。有些老人找老伴像找保姆,缺乏信任,给婚姻埋下隐患。其次,生活上互相照顾,细节上共同参与。如做家务,身体不好不能干活儿的可以在一旁陪着说话、递东西,都很温馨。另外,与对方的子女建立良好关系也很重要。

老年人再婚夫妇,由于有昔日婚姻的经验比较和制约,双方心理都较复杂。再婚后,只要双方积极进行心理调适,互敬互谅,互相信任,是可以创建幸福美满的新家庭。

矫正再婚心理动机。老年人再婚,一般主要出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生理上的需要。然而,由于老人的经历和生活环境等与初婚不同,他们的心理较复杂,因而产生再婚心理动机也千差万别。有的为了摆脱生活的不便,有的出于经济拮据与生活的压力等,也有的想通过再婚得到遗产,改善住房条件,解决户口进城或为了子女就业等。由这些不纯动机所形成的再婚夫妇,没有稳定的婚姻基础,因此,必须及时进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