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夫妻应重建相处模式

老年夫妻应重建相处模式

 

在张阿姨的儿子大学毕业的第一天,晚上,全家三代同堂为此庆祝了一番。收拾完碗筷,54岁的张阿姨鼓足勇气对丈夫说:“我想了很久,我们离婚吧。”她的丈夫张大了嘴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的,”张阿姨接着说:“孩子长大了,能挣钱了,我也终于可以过自己想要的日子了。”

年龄在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待子女成家立业后,宣布离婚,这就是目前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黄昏离”。

凑合生活了半辈子的夫妻,选择分手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本来无可厚非。可是,离了婚就一定能如愿以偿吗?

社会学者指出,中老年人离婚所造成的伤害要远比青年人大得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老年夫妻也应该重新学会建立、适应晚年生活的相处模式,在相处方式上作相应调整,以维持幸福的晚年生活。

“哪怕剩一口气我也要离”

“哪怕还剩最后一口气,我也要跟她离!”放出这句狠话的,是70多岁的林老先生。

就在一个月前,林老终于如愿和结婚整整50年的老伴离了婚。说起离婚的事,林老至今仍是一副愤愤然的样子。“说句悲观的话,我活着的日子也不多了,谁愿意这样瞎折腾?但这种日子实在无法过下去了!”

林老和老伴王阿姨年轻时都是小学教师,工作繁忙,又要养育一对儿女,几十年倒也相安无事。可自从退休以后,女儿一家去了深圳,儿子也举家迁往加拿大,家里只剩下老两口。本来,儿女不在身边,老夫妻更应该相濡以沫,可不知怎么回事,他们的矛盾居然越来越多。

有时候,仅仅为了一点点小事,双方会赌大半天的气。比如,餐桌上的碗如何摆放、中药怎么熬、早餐如何搭配……这些问题都会成为他们争吵的焦点。所幸后来王阿姨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出门和一些书画爱好者互相交流。有时林老不在家,王阿姨就一个人在书房里挥毫泼墨。那段时间,他们发生的口角少多了。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今年初,他们之间的矛盾再次升级。林老闲来无事,迷上了炒股,在好友的帮助下,也赚了几笔小钱。可王阿姨坐不住了,生怕林老把家里的那点积蓄输掉,所以时时刻刻都在林老的耳边敲警钟。最后,林老不胜其烦,索性提出将家里的存款一分为二,各管各的钱。他说:“我拿自己的钱去炒股总可以吧。”

但是,自从林老夫妇在经济上各自为政后,王阿姨对林老很是失望。为了赌气,她决定在家里全面实行AA制。发展到后来,王阿姨把每个月的家庭开支都一一列在纸上,柴米油盐、煤气费、电费等一律各出一半。“这完全是自立门户的做法。”林老激动地说:“事情都到了这个份上,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在我国不少大城市,像林老这样的原配老年夫妻离婚案,正呈现迅速上升的势头。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是全国唯一一个设有老年审判庭的法院。据该院最新统计,2009年1月至10月,老年审判庭受理的涉老离婚案件比去年全年上升了68%,增速非常显著。其中,原配老年夫妻的离婚案件更是占到全部涉老离婚案件的67%。这类离婚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少老年人离婚的决心非常坚定,很少有回旋的余地,调解难度相当大。

其实,10多年前,“黄昏离”就在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日本首次出现。所谓“黄昏离”,顾名思义,是指年龄在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待子女成家立业后,宣布离婚。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后来也相继迅速出现了庞大的“黄昏离”队伍,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问题。

几十年积怨成“疾”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相扶着走过了那么长的一段婚姻之路,为什么到了白头却不能携老?

与通常年轻夫妇因一时冲动、感情用事导致婚姻破裂不同,老年人离婚大多是由于夫妻双方长年性格不合、积怨成“疾”所致。

59岁的吉女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唱歌跳舞,丈夫却很内向,总是板着面孔,冷冰冰的。在结婚的最初几年,她一直试图改变丈夫的性格,却毫无进展。后来丈夫的事业蒸蒸日上,他们买了房也买了车,还生下了一个女儿,但是他们彼此间的话却更少了。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吉女士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小圈子。和几个同龄的女友一起练瑜伽,一起逛街,一起外出旅游,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每每回到家里,面对冷冰冰的墙壁,吉女士感到非常压抑。如今女儿考上了大学,吉女士觉得自己已尽了一个母亲的责任,再也没有顾虑了。她说:“我还有20年的人生,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活?”

就像电视剧《金婚》里的文丽和佟志,他们在生活追求、子女教育、爱好习惯等方面都大相径庭,尽管吵闹、冷战、折腾了不知多少回,但他们依然凑合着,最严重的一次“外遇风波”也被儿女与婆婆拦了下来。终于,随着子女长大、婆婆去世,文丽心灰意冷地提出了离婚。现在五六十岁的这一代中国人,有一部分人的婚姻是出于政治、经济等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婚姻观念的开放,一些凑合了半辈子的夫妻,终于选择不再凑合了。

此外,“退休综合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夫妻的感情。退休之后,夫妻俩整天守在一起,没有工作和孩子“分心”,又缺乏精神寄托,所以将注意力都转移到生活小事上,很容易发生摩擦。

黄女士今年60岁,30年前和比自己大3岁的李先生结了婚。婚后,男主外女主内,一直和睦相处。今年年初,李先生从单位退休回家,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他,对家务事一概不问,每天吃了饭不是读报、看电视,就是约朋友出门钓鱼。黄女士在家忙得不可开交,还要照顾孙子,心理产生了不平衡。为此,老两口渐渐有了矛盾。最后,黄女士一气之下提出了离婚。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态渐渐向孩子的状态回归,承受力、忍受力都大不如从前。一遇到不如意,就容易爆发矛盾,从而走上离婚之路。

中老年人离婚的伤害远远大于青年人

居住在女儿家的林先生,两年前结束了那段维持了40年的婚姻。跨出家门时,他只带着一些随身的行李。女儿和女婿没有多问什么,就让他住了下来。看上去,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白天和邻居打打牌,晚上陪外孙玩耍,但事实上,一切都不同了。林先生的女儿说:“父亲以前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也很勤快,爱做家务。可现在他好像一下子变了个人。容易生气和发怒,不愿意和我们交流。我们不在家的时候,他经常在客厅里抽烟,一根接一根,我说了他好几次都不听。”

一个人独居的邵女士更是晚景凄凉。她和前夫的婚姻属于包办婚姻,几十年里忍受了前夫无数次的拳打脚踢。3年前,在女儿的支持下,老人终于离了婚。但是,她为了不让女婿看不起她,也为了不让女儿丢面子,一直没有把自己离婚的事公开。如今,老人一个人住在空落落的房子里,常常一边想女儿一边掉泪,头发一下子变白了,身体也变得虚弱了。

不少社会学家指出,中老年人离婚所造成的伤害要远比青年人大得多。

首先,离了婚的老年人还要面对沉重的社会压力。虽然社会对老人离婚现象越来越宽容,但是他们还是要面对现实。此外,调查表明,虽然离婚多是由女方主动提出的,但仍有22%的离异老年妇女陷入贫困。

其次,老年人离婚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女性,往往经不起离婚的打击,造成身心的极大伤害。孤独、自卑、空虚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也可能间接地引发心血管疾病等,使得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急剧下降。

重建老年夫妻相处模式

凑合了半辈子的夫妻,选择分手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本来无可厚非,可是,离了婚就一定能如愿以偿吗?

一些决定离婚的老人,满心想要追求幸福生活,但是,等待他们的可能是孤独和空虚。离婚后的单身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加上缺少子女的陪伴,往往心情抑郁,加速衰老。

所以,专家建议,一方面,离婚的老年人要学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同时,也可以学习使用电脑,通过网络获得各种新知识。

另一方面,老年夫妻不妨重新建立两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在相处方式上作相应调整,以维持幸福的晚年生活。比如发展夫妻二人一起参与的兴趣爱好,包括郊游、跳舞、散步等等,培养生活情趣。要相互尊重,在子女和外人面前,更要注意尊重对方;相互宽容,一定要以夫妻情谊为重,多谅解,千万不要埋怨指责,更不应算老账,揭伤疤;相互体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机能逐渐衰退,自理能力也随之减弱,这就需要在生活上有人照应,而老伴的照顾则是最周到、最贴心的。老年夫妻间要共同承担家庭义务,关怀彼此的衣食住行,平时要尽可能多一些时间与老伴在一起,尤其是只有老年夫妻单独生活的家庭更应如此;相互信任,多疑猜忌是破坏夫妻感情的无形杀手。老年夫妻的爱情虽然经历了长期考验与磨砺,但仍需通过相互信任来加以巩固和发展,夫妻双方有了疑虑要及时交换意见,认真消除误会与隔阂。

专家指出,老年夫妻和睦相处有益长寿。任何精神紧张与精神压抑或争吵不休,都可为疾病大开方便之门,而和谐、愉快、乐观、平静的生活则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