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载夫妻路百岁老人也风
被尊为土木工程泰斗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退休教授张剑霄与老伴李竞淑今年走进人生第100个年头,二老自1935年结婚以来,相濡以沫共度七十五载。昨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张剑霄隆重举行从教60周年暨百岁华诞庆典。图为在开心中亲密的两位老人。
核心提示
今年,是被业界尊为土木工程泰斗级专家的张剑霄与老伴李竞淑的百岁寿辰,也是张老从教60周年,6月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张剑霄隆重举行从教60周年暨百岁华诞庆典,先生的老同学、老领导以及满头白发的学生们也来到了庆祝现场。从家里前往宴会大厅前,与他相濡以沫的老伴李竞淑,特意为他梳理头发、整理衣服。半个多世纪来,就是在李竞淑的精心照顾下,张剑霄埋头笃学,严谨执教,成为全校几代师生甚至全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学习对象。
百岁寿诞 老伴轻吻张剑霄
昨天17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准备接张剑霄老人前往专门准备的宴会厅前,与他同岁的老伴李竞淑拿起梳子,小心翼翼地为他梳理完稀疏的银发后,左脚着地,右腿跪在沙发上,双手伸到张剑霄老人的胸前,再次为丈夫整理中式的对襟衣领,然后轻轻地在丈夫的右肩上拍了两下说:“好喽,去吧。”
就在老人左手扶着沙发准备站起来时,李竞淑左手拉着丈夫的右手,将其扶起来后,轻轻地在丈夫的额头上吻了一下。张剑霄有点不好意思地向屋子里的人们抱起双拳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谢谢大家了。”
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老人刚走到宴会厅门口,几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迎上前去,一边向张剑霄鞠躬,一边说道:“老师好,师母没有过来吗?”张剑霄说:“你们咋都过来了?谢谢了!今天是学校搞一个茶话会,你们的师母不方便过来。”原来,这几位老人是张剑霄的学生,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已经达87岁高龄。
在众人的簇拥下,老人落座后,张剑霄的弟子——全国政协常委赖明情绪激动地说:“看到老师今天身体这么硬朗,我非常高兴。我没有太多的语言去表达我现在的心情,唯祝老师和师母生命之树常青,生命之水长流。”
全国政协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陕西省委主委张道宏代表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发来贺信,向先生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祝愿先生夫妇生命之树常青,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侃侃而谈 启迪后人
切生日蛋糕前,老人拿出提前写好的文稿说:“今天学校领导在这里举行茶话会,我来参加,与同志们见面,甚为欣幸。借此机会,向同志们祝愿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同时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说一下,作为谈话资料。”
1、寿命。我们一般说法:人生百岁。今日观之,值得商榷。唐宋八大家韩愈在一篇文章中说:“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说人的生年上限接近百二十岁,百岁不是上限。今天生活环境和条件都很好,希望在座的同志们朝着百二十岁努力。
2、发展。1980年冬,冶金部四院校访美代表团,在一个大学系主任桌子上放着一台电子计算机,该系主任介绍说当时是不多的,我们也是初次见到。因为我们学校的计算机还是穿纸带孔的上机计算方式。随后不久,我们有了同样的微型电子计算机。但是今天,老师们拿着手提式电脑到教室讲课,又向前进了一大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教师的水平,自然一代比一代强,这是客观规律。老教师则完成了相应的工作历史使命。希望我们学校在科学技术方面继续前进提高,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
3、读书。人总是有烦恼的,放在心里变成疙瘩,那就成为病源。对老年教师来说,自我纾解的办法之一,就是读古代哲学家的著作。所得结论,可供参考,达到趋吉避凶意图。读这些伟大著作,使人心境开阔,有益处。
60年代他曾设计报话大楼
张剑霄长期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专于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1953年曾对哈尔滨前苏联援建的国家建设工厂之一发生的结构事故,提出解决方案并现场答疑。上世纪60年代,曾任东北工学院建筑馆、机电馆及冶金馆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负责人;是西安报话大楼建筑工程设计技术负责人。上世纪70年代中期,指导进行了“升板工程群柱稳定”模拟试验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被纳入“《升板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参加了《砖石结构规范》的定稿工作。
在许多现代建筑林立的今天,西安人对西华门的报话大楼仍有着特殊的情感。它1965年3月竣工使用,为当时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几十年来一直是西安的“北京时间”。西安电信分公司称,大钟表走时准确,声音传播系统正常,至少在10年之中不需进行大整治。上世纪60年代,作为西安市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报话大楼的设计者就是张剑霄老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党委书记高明章说,张剑霄老人从事土木工程教学四十余年,培养了许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196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研究生,共两届。上世纪80年代起招收硕士研究生,直至1989年退休。他开创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双语教学的范例,是率先采用英文教材教授研究生课程的教师之一。
四世同堂外孙女继承衣钵
张剑霄教授生于1911年2月13日,老家在天津宁河县,老伴李竞淑生于1911年7月23日,两人于1935年结婚。目前四世同堂,全家共有21口人。他有三男一女四个孩子,如今大儿子68岁,最小的外孙也已经一岁半。儿女及几个年长的孙子全部大学毕业并参加了工作,这让张家在众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书香门第。张老不但对学生教育方法多样,对自己儿孙也没有专业要求,任由他们发展各自爱好,施展专长。今年38岁的外孙女张硕英是家族中唯一一位和张老同行的,从外公任教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她又到西安交大读到了博士后,目前留校任教。
张硕英出生不久,就被常年在野外做科研的父母送到舅舅家生活,她是在外公外婆怀里膝盖上长大的。张硕英回忆道,外公张剑霄虽被业界尊为土木工程泰斗级专家,但并未要求儿女一定要继承自己的学术衣钵。自己选择土木工程专业纯属个人喜好,如果一定和外公的专业联系,不如理解为当时自己依恋抚养自己成人的外公外婆,希望自己留在他们身边读大学的那份依依不舍。
张剑霄老人虽是理科方面的科研专家,但熟知他才华的人们,无不敬佩他在古文经典方面的深厚造诣。退休后他推掉一切行政职务,82岁高龄依然带着研究生。从学校完全退休在家后,老人淡出公众视野,在家闭门学习,修身养性,闲暇时演习书法,还做了千余首古诗。老人28岁的孙子在北京工作,和老人一样对古史经典有着浓厚兴趣,两人坐到一起可以就此谈论至夜半。
毕业于北洋大学的张剑霄除了在土木工程专业建树颇多,老人外语水平在圈内也是名声远扬。他到英、美、俄罗斯进行学术交流时,从不需翻译帮忙。现在每天必定阅读英文版的《中国日报》。他的老伴李竞淑女士早年在外语大学学习过,受张老学习精神的感染,一直没有放弃外语的继续学习。直到现在,两位老人时常还会通过外语进行交流。
为了庆祝自己和相濡以沫的老伴迎来百岁华诞,张剑霄特意作诗一首曰:“二千一十届新年,翘首西园庆九天。旖旎风光双百岁,居停书跌读三玄。”
-
老年夫妻的相处之道你造吗其实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我们的老年夫妻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相处之道,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好的健康的状态的,那么老年夫妻的时候
-
老人金婚送什么礼物老年人已经到了年龄之后都想拥有一个非常幸福的晚年,那么如果我们的老年人也在要举行一个金婚典礼的时候,对于作为朋友或者是子
-
老年人群听听流行音乐也不错每种人群或者每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自己喜爱的音乐,通常大家会觉的老年人更喜欢听一些老歌或者戏曲什么的,也的确在生活中很多老
-
老年夫妻记得给婚姻保鲜很多老人会感觉,都是老夫老妻了,不用再给婚姻保鲜。但有专家认为,老年夫妻也是需要给婚姻保鲜的。老年夫妻虽然共同携手度过了
-
为老人选购手机的六个要点随着手机的普及,不少的子女也想为父母购买一部手机,这样就能够及时的联系,及时的了解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状况,那么,大家知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