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问题让老人再婚很无奈

财产问题让老人再婚很无奈

同居不结婚——这种原本只在年轻人中存在的生活方式,如今正成为申城许多单身老人的选择。记者日前在静安寺街道老年交友沙龙了解到,成功找到心上人的逾一千名会员里,选择同居不结婚的就有半数之多。

沙龙创办者、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负责人柏万青告诉记者,与主动选择不婚同居的年轻人不同,不少老年情侣止步于再婚,更多是出于无奈;其中子女因为日后财产问题而反对是主要原因。

不久前,寡居多年的丁老伯通过老年交友沙龙结交了一个女朋友。两人感情渐深,很快就开始讨论结婚,但丁老伯的儿女此时听说女方没有房子,因为担心这位未来的继母会分掉父亲的房产而坚决反对,甚至以不再让父亲住在家里相威胁。丁老伯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会和同居这种“前卫”的生活方式沾上边,但如今万般无奈的他只得向儿女做出“只同居,不结婚”的保证。

柏万青介绍说,这种情况在两人经济状况差距较大时尤为明显。而许多老人因为怕和子女关系恶化遭到遗弃,往往在子女的反对面前做出让步,被迫选择了他们年轻时想都不敢想的不婚同居。

与此同时,老人自己对再婚的谨慎态度也促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不婚同居。柏万青告诉记者,对老年伴侣而言,更多是追求精神上的依靠和慰藉,不存在必须领证的压力,这使他们对再婚往往更挑剔,也更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放弃。

有一对在旁人看来十分般配的银发恋人,同居已经一年半,结婚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不久前,女方给狗洗澡时不慎摔成了骨折,男方原本就不赞成对方养狗,此番借机想把小狗赶出家门。女方一气之下搬到了子女家,后来两人虽经调解重归于好,但女方就此决定:不领证了。

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俊看来,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不婚同居是不正常的现象:一旦同居伴侣发生意外,这种没有法律保障的关系对另一半来说伤害极大。父母干预子女的婚姻不对,子女干涉父母的婚姻也不对。为人子女者,不能理所当然地将老人的财产视为己有并以此为理由阻碍老人再婚;而老年人自己若想免去再婚可能带来的麻烦,则可以通过签订婚前协议等法律手段。顾俊表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老年人再婚需要全社会的特别保护,应该多为老年人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