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夫妇牵手72载 平淡见真情

百岁夫妇牵手72载 平淡见真情

72载,弹指一挥间,他们共患难,书写自己的爱情与人生;72载,沧海桑田,祖国的变化天翻地覆、日新月异,他们依然如当初的忠贞,共担人生风雨;72载,岁月悠悠,他们朝夕相伴、相濡以沫,犹如恋城神女坚守巫峡……

今年101岁的老爷爷不戴眼镜仍能看书读报,上下楼梯行动自如,不需人搀扶;今年93岁的老奶奶仍能上街买菜,洗衣做饭,操持家务,令人倍感惊奇,同时又生羡慕与佩服。近日,记者走进巫山净坛社区的百岁夫妇之家,两位老人忙着装烟倒茶,十分热情。当听记者说明来意,健谈的两位老人高兴地谈起了自己的婚姻与人生。于是老人的生活历程像电影似的一幕幕在眼前浮现。惊叹与钦佩之余,也带给后辈众多启迪。每天清晨与夕阳之中,搀扶的一对老人就会招来小区居民惊羡的目光。要是问起两位老人是谁,居民一定会告诉你:他们是今年已共同生活了72载的张贯之和吕永清夫妇。是他们,健康长寿与牢牢的牵手,感动了小区居民,也感动着中国恋城。

牵手七十二载

张贯之老人于1909年生于巫山县城,今年2月已过100岁生日。吕永清老人1916年出生于大溪沙落坪。两位老人于1937年喜结良缘,同舟共济已生活72年了。

俗话说,结婚30年为银婚,50年为金婚,那么72年,我们称其为钻石婚。当问起老人如何保持婚姻与家庭和睦,老人笑着道出秘诀:平平淡淡过一生。完全没有现代人的轰轰烈烈,缠绵与浪漫,大起与大落,而是平淡中之中见真情。

据老人的女儿介绍,其父亲年轻时脾气也很大,有时也很吓人,后来年纪大了才好了些。两位老人时常为家庭琐事而发生口角,但争吵后都不记在心上,不使气,而是互相谅解,过一会儿两老人又和好如初。

两位老人也时常为教育子女而产生分歧。做父亲的要求严一些,母亲的要求宽松一点。为此吕永清老人有时就想不通,但发生争吵后,把意见沟通了,就一切"风平浪静"了。张贯之老人还给她传授教子之道,教育小孩子一定根据其性情,好的方面要夸奖、赞扬,不足之处一定要多警告、严惩。

夫妇一生勤劳

据张贯之老人介绍,他从13岁开始就在奉节当学徒,学做生意,学了3年,又帮了师傅7年。10年后回到巫山县城自立门户,在老城黄葛树处开办个体商店,经营百货。结婚后又成为"夫妻店"。

1958年,夫妇积极响应"支农下乡"有关政策,带领全家到庙堂、起阳开办小商店。老人经常带着儿女从平河、官阳、大昌等地进货,一个个犹如泰山上的"挑山工",过了几十年肩挑背扛的生活。1984年,夫妇俩把业务交给了儿子,才回到县城,结束了26年的乡下生活。回到县城后在黄葛树处,夫妇俩又摆摊经营了8年。

一生偏爱甜食

据介绍,张贯之老人起居饮食极有规律,几十年来习惯于早睡早起。晚上一般9点左右睡觉,早上天一亮就起床,中午时常也睡上一觉。每天三顿饭都按时吃。老人一生偏爱甜食。几十年来,他早上都要吃一个鸡蛋,煮鸡蛋时还要加一勺猪油,两勺白糖。但他从不挑食,粗茶淡饭样样都吃。喜欢吃水果,不管什么都吃得甜,蜂蜜之类可以喝,荤菜要加糖。顿顿都要吃肉,只是数量不多。老人在饮食方面也很有节制,从不乱吃东西。"我们递给他,他才吃,他从不自己找零食吃。"女儿张发玉笑着说。老人很少生病,以前一点小病从不吃药,几十年来不进医院。

老人最大爱好就是看书读报。以前大都在文化馆借来看,现在走不动了,于是自己买,看书时不需戴眼镜。记者在老人屋内见到了摆得满满的书桌。除了看书报,老人还爱好音乐、武术、京剧等。现在喜欢看居民跳坝坝舞,每晚都要看到9点左右。

感谢政府关爱

"我们以前为生活心焦,现在吃穿不愁了,每个月政府还给我们发低保,我们现在过得很幸福,十分感谢政府的照顾与关爱。"两位老人高兴地说。据介绍,几年前老人就吃上了低保。老人还告诉记者,所办理的医疗保险就在近段时间内也可以领到手。每逢过年,民政局、居委会等部门都要为老人送来米、油、盐与三五百元不等的现金。让老人开心过春节。据了解,民政部门还为百岁老人每月补助营养费100元。

"我已经活了一个世纪,一百岁出头了,我感到很满足。不过每个人都想高寿,在这样好的社会中,我真的还想多活几年。"对于人生中必须面对的生与死的课题,老人很释然。年纪大了,两位老人也希望子女们多回家看看,和儿女们多聊聊家常。

邻里街坊羡慕

"活一百多岁的人,我们很少见过,像这样夫妇两人都活一百岁,我们真的从来还没看到过。"今年80岁的李老人告诉记者。

"像老人这样大的年纪了,不请保姆,走路不要人扶,我们真是羡慕。"据小区居民介绍,经常看见吕永清老人出去买菜,两位老人经常一起乘凉。

两位老人育有儿女18个,其中养育子女7人,现全部健在,四世同堂共50余人。大儿子已71岁,重孙子已21岁。两位老人都习惯于上下楼梯,健步闲聊,对生活积极乐观。2008年同时被重庆市老年*育协会、市老龄委办公室、市妇女联合会授予重庆市第三届"健康老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