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独家专访

两位太行山老八路的抗日传奇

两位太行山老八路的抗日传奇

 太行山区的两位老八路,84岁的段水旺和87岁的武留元,在武乡红星宾馆的一间普通客房里,相互交流着当年的杀敌经历。他们俩胸前同样挂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徽章。68年前,他们参加八路军,分别在不同的部队,与侵犯太行山区的日本鬼子搏杀,当时,转战在太行山区的两名年轻的战士并不认识,68年后,两位年迈的老英雄,应《法制周报》记者之约,第一次走到了一起。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位于太行山西麓的武乡县,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被称为红色之乡,中国唯一一座八路军抗战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

  武乡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赵耀峰告诉记者,2005年,全县健在的老八路还有250人,统计到去年年底,这一数字剧减为95人。(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随着抗日老英雄们的纷纷离去,加快抢救口述式历史,已成为该县的一项迫切任务。

  3月21日,在武乡县政府办的协助下,《法制周报》记者采访了两位太行山老八路的抗日传奇故事。

  八路家属段水旺全家被追杀

  在段水旺参军之前,其兄已经加入了八路军,这在当时是一件极为光荣的事情。但很快,作为八路家属的段家,就受到了日本鬼子的追杀。70多年后,说起这段经历段水旺老人的眼眶明显湿润起来,声音有些颤抖。

  “我七岁的时候,父亲就饿死了。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三个和一个妹妹艰难地生活。大哥参加八路军后,日本人来到我们村子,要杀八路军家属,母亲又带着我和二哥,妹妹一起跑到和顺(县)的舅舅家逃难。”段水旺说,当时,家里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一家四口实在无法生活下去,母亲便将妹妹以3元钱的价格卖给别人家做童养媳,两个月后妹妹在那户人家饿死了。

  得知妹妹饿死消息,段水旺坚定地认为,如果不是日本鬼子要追杀他们全家,尽管困难,但妹妹绝对不会被贱卖以至于被饿死,在母亲和二哥的支持下,逃到和顺不久的段水旺就来到了八路军驻该县的办事处,要求参军。

  1942年初春,年仅15岁的段水旺成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小战士。(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也就是从这一天起,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将杀鬼子当作了最神圣的使命。

  游击战中武留元名震武乡

  就在段水旺参军的同一年,17岁的武留元也在家乡参加了八路军。

  老人在夹衣口袋里,翻出一大叠各种奖状和证书,在其儿子的帮助下,整整齐齐地摆在被面上,望着这些记录他16年军旅生涯的荣誉奖章,老人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老人不太连贯的讲述中,有两个战役被其反复提到。“1942年以前,我还没有参军,但已经是一个抗日积极份子了。”武留元说,作为当时最年轻的民兵之一,他亲自参加了沁武公路爆破组,协助八路军参加抗战。在漆树坡窑洞战一役中,他和其他民兵一起,击毙日伪军数十名,成为名噪一时的小英雄。

  漆树坡是当地的一个地名,日军在那里有一个驻点。在其驻点下面有一条隧道,这条隧道,日军并不知道。当时班里共有12个民兵,受命通过隧道攻击日军驻点,武留元当时就是其中的一个。

  中国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研究陈列部主任、著名抗战史专家李东光告诉法制周报记者,窑洞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的民兵根据当地地形特征创造发明的一种游击战形式。“武乡地处太行山西麓,沟连沟,洞连洞,一条隧道有多处出口,既能藏身,又能战斗,鬼子来了以后,往往能将全村的老百姓都藏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