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独家专访

认真理财干净做人人生无悔

认真理财干净做人人生无悔

76岁的周让,把自己的“一生”记了一本账,账本里清楚地记载了50多年来家里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金额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账本显示,自1955年至2007年,周让家庭工资总收入为514326.29元,总支出为427826.29元,截至2008年10月13日,周让家庭存款106172.60元……

  □文/摄 本报记者 崔立东
  是否接受记者采访,周大爷思想上还真做了一番斗争。起初在电话中,周大爷的老伴黄素玲大娘对记者说:“老周马上要去北京,得一个多月才能回来。”当记者连夜赶往鸡西市并在次日早晨按响周大爷家门铃时,传来了黄大娘爽朗的声音:“老周到楼下接你去了。”
  匆忙赶回家的周大爷一见记者便说: “人老了,耳朵背了,真有些不愿意接受采访,可是,想到老干部局让我们写改革开放30年征文,我就想到了你——你写就等于我写啦!”

  “我这账
  记得挺细吧?”

  10月13日上午,周大爷家只花了两角钱,这两角钱用来买了几片药。
  让记者看账的同时,周大爷还拿出了收据给记者看,“这收据上面写着一角七分,可实际上收了我两角,原因是四舍五入,没有零钱找给我。我这账记得挺细吧?”周大爷说:“像这样的情况我可以不记,但为了体现记账的严肃性和我记账的认真态度,我必须得记上。”
  在周大爷的“现金日记账”中,记者看到“余额”一栏中106172.60元的记载,并请教周大爷“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数字”。周大爷说,到目前为止,他家的活期存折加上定期存款是105736.60元,现在他家里的抽屉里有300元,他裤兜里有120元,外衣口袋里有16元,加在一起就是106172.60元。

  30年工资涨了42倍

  周大爷1949年1月参军,在部队从事审计工作。记账的习惯来自于职业的影响。1958年,周大爷与黄素玲大娘结婚,后转业到鸡西市工作。从此,周大爷开始认认真真地记家庭账了。
  在周大爷“历年工资增长”账目中记者看到,从1949年到1954年,正排长职务的周大爷的工资只有19.80元,到1958年周大爷结婚时,工资才涨到73.22元。周大爷说:“通过账本看出,从1958年到1981年23年间,我没涨工资。”
  周大爷说,1981年后尤其是最近十年,工资涨得很快,到目前周大爷的工资已经涨到2536.3元。“现在我的工资马上要再涨530元,这就意味着我的工资水平要达到3066.3元,这样计算,从1978年的73.22元到3066.3元,30年间,我的工资涨了将近42倍。”

  “一生没借过一分钱”

  “我这一生活到76岁没向别人借过一分钱,也从来没有欠过公款。”周大爷说。听此言,一旁的老伴黄素玲大娘笑得“哈哈”的。
  “困难的时候,我们家没钱买酱油了,咋办?那就吃菜不放酱油,也不借钱买。”“在单位,别人出差回来后往往平不上账,俺家他出差回来却能赚钱,连出差的补助都有结余。”黄大娘说。
  黄大娘说,老周年轻时在单位管总务。一次,领导找他要一包蜡烛,老周不仅没给人家,还讽刺领导“你家连包蜡烛都买不起?”事后,周大爷将此事说给黄大娘听时,黄大娘责怪老伴“死心眼”,领导要,你就给呗!“你猜他说啥?他说‘你是想让我犯错误啊?犯了错误你好跟我离婚是不是?’”说起这些事,黄大娘笑弯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