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位袁隆平”
盛夏,陕西武功县苏坊镇东村,气温30℃以上。
82岁的耄耋老人王德轩,站在从农民手里租种的10多亩试验麦田里,望着自己从冬到夏辛苦劳动的成果,像爱惜孩子般地用手轻轻抚摸着沉甸甸的麦穗。
每年的这个时候,王德轩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
退休后的17年,他都是这样度过,从不曾间断,也从未放弃。
82岁,该是好好安享天年的时候了。但对王德轩来说,为了心中那不灭的小麦育种梦想,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止。
一个真实的梦想
记者多次邀约王德轩进行采访,均被婉拒,给出的理由是:自己真的不值得采访。后来经再三沟通解释方勉强答应。
6月12日一早,记者赶到了苏坊镇苏坊东村。在村民的指引下,在地里找到了劳作的王德轩。在参观他的“战场”、攀爬二楼那既没有扶手又很窄陡的楼梯时,记者心里便莫名地有点发酸。
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厦房,一张占据了全屋三分之一面积的土炕,一个用来放置21寸电视的老式柜子。
这就是王德轩在苏坊的居住环境。一年中,从播种到夏收,累加起来,他有三四个月要在这里生活。
喝过四年洋墨水、吃过牛奶加面包、住过苏联欧式洋房的王德轩,面对这样的居住环境,却心满意足,乐在其中。“这算什么苦?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吃得香,睡得好,还能搞科研。”王德轩常对询问的人讲。
王德轩,1956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的西北农学院农学系,是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留苏生物学博士。大学毕业时经虞宏正先生挑选进入水保所,同李振声一起在小麦远缘杂交课题组搞小麦育种,参与了“小偃”4、5、6号的选育过程。
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和小麦结缘的王德轩,心中一直怀着这样一个梦想:培育出一个高产、稳产的大穗大粒小麦品种,提高粮食单产,为国家和人民作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因为这样一个梦想,王德轩从工作期间到退休后都没有停止过追逐的脚步。他对自己提出了要求:真干、苦干、实干。即便是在“文革”中,他也不曾间断科研工作。在铜川、延安、榆林这些地区,他住过石工的窝棚,睡过旅社的过道,蜗居过车站,喝过渠水;在单位,他受过不解、排挤和打压。但这一切磨难和委屈,并没有使王德轩泄气和后退,他不仅坦然地承受了,还把这一切看作是检验自己是否真爱科研工作的考验。
-
如何避免老人掉进谣言圈里其实老年人的身体而言也是非常的中意,那么你知道我们老年人也会有一些谣言的产生,给我们的老年人带来非常大的伤害和困扰的,如
-
老人练太极拳的长寿秘诀每到清晨的广场之上,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是喜欢,做一些运动保护了我们老年人的身体的,让我们老年人的关节或者是全身都有一个非常
-
4个原因导致老人贫血 老人贫血吃什么好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会出现贫血的现象,老年人也不例外,因为老年人的饮食会出现一些不平衡的现象,所以平时大家需要关注老年
-
如何判断老人抑郁症呢?虽然现在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但随之而来影响老人身心健康的疾病也在逐步的增加,其中发生老人产生抑郁症伴发非常多,时常会感到
-
老人平时如何保健养生养生保健是现在非常盛行的,特别是对上了岁数的老人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在其身体日常发生微小疾病时最好不要尝试服用药物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