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独家专访

刘风江:功夫老人乐趣多

刘风江:功夫老人乐趣多

 在部队当司机时创造了行驶93万公里无事故的神话,转业后又获得了“烟花燃放机”等8项国家专利;退休后更是“壮心不已”,不断挑战自我,先后练就了四项“绝活”:溜冰、滑板、独轮车、扔草帽,下一步还准备练习走钢丝技术。近日,他组建了市区首支民间杂技队,取名“潍坊古北海常青杂技队”。此人就是潍坊生建机械厂退休干部刘风江。

两年获得八项专利

刘风江老人今年63岁,是从潍坊生建机械厂退下了的一名老干部,家住该厂家属院,原籍高密市大牟家镇周戈庄村。1969年参军,1975年转业进入潍坊生建机械厂任干部,1999年退休。

说起自己的发明,刘风江对一些细节仍然记忆犹新,在1992年、1993年就获得了8项专利。

“流火飞彩世堪稀,几番磨练貌今日。金液奔涌漫天落,铁树开花名其实……”2006年12月,刘风江创作的长篇七言律诗《烟花之歌》,叙说了“烟花燃放机”的研制过程。受小时候老家手摇烟花机的启发,刘风江发明了“烟花燃放机”,现在已经改装至第八代了。据刘风江回忆,开始时他把铁屑和木炭装入药笼,点燃后在空中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火花由上至下呈现球面花环。燃放机开始时是单头花,竖根杆子用手工摇,后来又安装上电动机,因为转速加快,效果好多了。又经过三年的时间,“烟花燃放机”由双头一直发展到了六头。

“初始流彩飞点点,恰如珍珠落玉盘。忽地银丝千万缕,缠红绕绿染夜天……”通过刘风江保存的视频资料中可以看到,燃烧的花伞高潮时直径可达40米,燃烧时间近一个小时,烟花呈现出白、蓝、金等颜色,场景十分壮观。放烟花的时候,燃放机三米之内是安全区,人工操作不会有危险。在研制第5代烟花燃放机时,他用了8个月的时间。那是一辆四轮小汽车的样子,车上可以放音乐,放置有麦克风,还能同时坐几个人。

刘风江说,用这个小型烟花机可以举行一场烟火晚会,且实际成本很低。如果用普通烟花举办这么一场烟火晚会,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下不来,而他这个烟花机仅需几百块钱的成本就足够了。1992年,刘风江研制的烟花燃放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接下来,他发明制作了“快速瓷瓦切割器”、“冬青修剪机”、“内胎两用火补钳”、“拔棉花柴机”、“内胎突爆防护车轮”、“蹲坐两用便盆”等,共8项发明获得国家级专利。其中,“快速瓷瓦切割器”已被安徽省合肥市卢江茶机厂引用制造,为装饰、建筑业做出了贡献,发挥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备受用户欢迎,并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鼓励信500余封。

他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成果显著,获得了很多荣誉。1993年5月10日,“快速瓷瓦切割器”在全国科技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中国爱迪生杯”银牌奖;1993年7月,“烟花燃放机”荣获第二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