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调节黄昏心理

老年人如何调节黄昏心理

老年人如何调节黄昏心理?所谓的心理黄昏,就是指老人的消极情绪,当老人对生活失去兴趣时,特别是心里时常产生一种孤寂之感,就说明负面情绪正在纠缠老人,这种心理上的异常变化甚至会影响到生理健康。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些解决老人心理低迷的小策略!

老人消极心理的产生:“黄昏”心理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负性心理,其通常表现为“情感消沉,精神退变”,是一种有害身心健康的“不安定因素”,需要通过自我调适来加以消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黄昏”心理及调治方法。

冷落遗弃感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觉得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权力,生活中没有了迎来送往的热闹,觉得不能再在职权的舞台上“操作表演”,心里便会产生萧条冷落之感,这种失落的心理缠缠绕绕,挥之不去,如同被人抛弃后那种难受。

分析与调适:由于自尊心过强,同时受虚荣心的驱使,对自己的“角色转换”想不通,因而产生消极自弃情绪。从健康的角度讲,情绪消极,人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生活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丢权”变老,犹如季节转换,是人生的必然规律。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位退休老人说得好:“草随风动,权随职走,退休离职,天经地义,有什么好懊恼失意的。”记住他们的话,用平常心做好“角色退场”吧。

累赘包袱感 有的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再为家里做事,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是“三饱一倒”的“活害”,觉得生活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