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面对“空巢” 更易引起抑郁

老人面对“空巢” 更易引起抑郁

老人面对“空巢”更易引起抑郁,老年人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他们有一套特有的生活方式,当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受到严重干预时,特别是无依无靠的感觉,会促使老人产生负面的心理阴影。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

在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后,老人们会无法适应而出现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情绪,面对“空巢”时,他们会觉得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对子女不再有价值,进而陷入无趣、无欲、无助的状态,这种情绪又会令他们的社会交往更少、个人价值丧失、更加闭塞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做法。

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失眠、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的躯体症状,甚至会导致高血压病、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疾病。

那么如何有效干预“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使老人们安度晚年呢?父母首先要对子女与自己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是独立的个体,二者不是附属关系。子女就像鸟儿一样,幼时依偎父母,羽翼丰满后自然要离巢飞去,子女的离家是他(她)作为一个社会人已经成熟和独立的标志。

在子女离家前,父母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而不是一切围着孩子转。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美术、音乐及适度的体育锻炼等,还可以参加一些团体活动,既可以得到一些陶冶情操的训练,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又能广交朋友,与社会的交流是开阔胸襟、排解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