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夜夜失眠其实是不讲睡眠卫生的结果

老人夜夜失眠其实是不讲睡眠卫生的结果

人们常说“人到老年睡得少”。有些老人夜夜难眠,原因却非衰老,而是不讲究“睡眠卫生”。睡眠医学专家指出,老人喜好的搓麻将、喝浓茶,甚至是陪伴身边的宠物,往往会导致睡眠质量差,所以老人改善睡眠要讲究“睡眠卫生”,傍晚少进行刺激性活动,实在不行需接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

老人得失眠症

经常有老人以为“年轻人睡不着才叫失眠,老人觉少是正常的。”其实不然,老人也会得失眠症。张斌指出,失眠发生频率在一周三次以上、持续超过四周,若排除由躯体疾病引发,且无精神障碍,就可被诊断为失眠症。老年人的睡眠特点和年轻时不同,本就容易早睡早醒,加上老人常患有基础疾病,所服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往往会引发睡眠质量差等,当老人抱怨“睡不好”时,家人更需要细心鉴别究竟是何原因引起的。

连续几天睡不好,许多人会采取自救措施,比如早晨赖床、白天补睡或者每晚固定时间入睡、醒来,保持睡眠长度。“恰恰相反,这三种做法很难起到补休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失眠。”张斌指出,老人赖床很难睡着,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滋味不好受,经常赖床还会强化这种不好的联系,以后一到卧室就感觉不舒服,无法安心入睡。

白天补眠则会进一步打乱生物钟,有的失眠者下午多睡一个钟头,晚上整宿闭不上眼。有些老人期望像年轻时一样保证八小时睡眠,严格要求自己“晚上十点睡,早上六点醒”,其实是给自己布置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一旦完不成,会倍添精神负担,觉得自己“失眠很严重”。

老人接受新观念比年轻人要困难,加上有基础疾病,精神压力比较大,需要更细心的治疗。强忍不睡的确痛苦,但长痛不如短痛,重新建立正常的睡眠节律后,睡眠质量可以得到改善,还是值得的。

老年人在晚年的生活就是要放平心态,心态放宽了睡眠质量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