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慢性阻塞性肺病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健康。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病症有哪些体现呢,人们很想知道。人们一直专研于工作,却忽略了身体的健康。人们要更多地去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不受它的折磨。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变化。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溃疡形成。纤毛倒伏、变短、不齐、粘连,部分脱落。缓解期粘膜上皮修复、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和肉芽肿形成。杯状细胞数目增多肥大,分泌亢进,腔内分泌物潴留。基底膜变厚坏死。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腺体肥厚与支气管壁厚度比值常大于O.55~0.79(正常小于O.4)。

各级支气管壁有各类炎症细胞浸润,以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急性发作期可见到大量中性粒细胞,严重者为化脓性炎症,粘膜充血、水肿、变性坏死和溃疡形成,基底部肉芽组织和机化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管腔狭窄。炎症导致气道壁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反复循环发生。修复过程导致气道壁的结构重塑,胶原含量增加及疤痕形成,这些病理改变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气流受限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

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可见肺过度膨胀,弹性减退。外观灰白或苍白,表面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大泡。镜检见肺泡壁变薄,肺泡腔扩大、破裂或形成大泡,血液供应减少,弹力纤维网破坏。细支气管壁有炎症细胞浸润,管壁粘液腺及杯状细胞增生、肥大,纤毛上皮破损、纤毛减少。

有的管腔纤细狭窄或扭曲扩张,管腔内有痰液存留。细支气管的血管内膜可增厚或管腔闭塞。按累及肺小叶的部位,可将阻塞性肺气肿分为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三类。其中以小叶中央型为多见。

小叶中央型是由于终末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症导致管腔狭窄,其远端的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其特点是囊状扩张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二级小叶的中央区。全小叶型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引起所属终末肺组织,即肺泡管一肺泡囊及肺泡的扩张,其特点是气肿囊腔较小,遍布于肺小叶内。有时两型同时存在一个肺内称混合型肺气肿。多在小叶中央型基础上,并发小叶周边区肺组织膨胀。

经常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如果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类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以便尽快治疗,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