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呼吸内科 > 肺癌 > 肺癌检查

肺癌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肺癌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生活中肺部疾病比较常见,肺癌就是比较严重的一种,肺癌出现后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带来影响,生活中引起肺癌的原因也有很多,那么出现肺癌疾病后该做哪些检查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详细的了解一下肺癌出现后的检查吧,

肺癌做哪些检查

(一)病史采集要点

虽然大部分的肺癌只有在已经扩散的时候才产生症状,一些最常见的症状是因为癌症在肺里生长并且侵犯附近的组织。应警惕下列症状:长期干咳或有粘液痰,尤其是痰中带血时应予警惕,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青年人并不排除患肺癌的可能性。慢性咳嗽的患者,当咳嗽性质发生变化,或某一肺叶、肺段反复发生炎症时。应考虑肺癌的可能性。长期吸烟、慢性咳嗽和家族肿瘤病史、以及某些职业如接触放射性物质、石棉尘、制造重铬酸盐等的工作人员应列为重点普查人群,最好每半年检查1次。“肺结核”患者,正规抗结核治疗无效,或X线检查发现肿块影进行性增大,有节段性肺炎或不张,肺门阴影增大,不规则偏心厚壁空洞者,应重视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肺癌扩散到其它器官可导致下列症状:骨痛;手或者脚无力或者麻木,头昏;皮肤或者眼睛变黄色(黄疸);体表肿块,由癌症扩散到皮肤、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所致;副癌综合征等。

(二)检查

1.体格检查要点

支气管肺癌在早期没有特殊的体征。癌肿长大引起支气管阻塞后可呈现相应的征象。对肺癌病人进行体格检查时要全面细致,特别应注意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肝是否肿大等常见的转移病灶。另外需检查:

(1)局限性喘鸣音:为局限性哮呜音,多在吸气阶段出现,咳嗽后并不消失。

(2)声音嘶哑:淋巴结转移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时出现。

(3)上腔静脉综合征:肿瘤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颈、上肢水肿,上胸部静脉曲张并水肿,伴头晕、胸闷、气急等症状。

(4)Horner综合征:肺尖痛压迫或侵犯颈交感神经节时,出现患侧眼球凹陷,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窄、患侧上半胸部皮肤温度升高、无汗等。

(5)肩臂疼痛:肺尖癌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出现该侧肩部上肢放射状疼痛。

(6)膈神经麻痹:膈神经受侵时出现气急胸闷,X线透视示膈肌矛盾运动。

(7)吞咽困难:纵隔淋巴节结肿大压迫食管所致,压迫气管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8)心包受侵:心包受侵时出现心包积液、气急、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

(9)胸膜转移:可见胸痛,癌性胸水等。

(10)肺癌转移:肺癌的血行转移常见部位依次是骨、肝、脑、肾、肾上腺、皮下组织等,另外肺癌内转移也较常见。临床随转移部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症状、体征。

(11)肺外体征:常见有四肢关节疼痛或杵状指,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库欣病、男性乳房增生肥大、高钙血症或低钙血症、精神异常等。88.9%~100%。

2.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重要手段。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早期肺癌病例X线检查虽尚未能显现肿块,但可能看到由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气肿、肺不张或病灶邻近部位的浸润性病变或肺部炎变。

3.肺癌的CT表现;近年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已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这种检查方法能显示薄层横断面三维结构图像,避免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影像互相重叠,对早期发现一般X线检查隐蔽区域(如肺尖、膈上、脊柱旁、靠近胸壁胸膜,心脏后方,纵隔等处)的肺癌病变,明确纵隔淋巴结是否增大等,很有诊断价值。

4.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尚可观察隆突和支气管的位置、形态、宽度和活动度,必要时采取组织作病理检查尚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切除术的可能性和肺切除的范围。

5.痰等细胞学检查;多数原发性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并可判定癌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因此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普查和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6.积液检查;肺癌转移到胸膜腔或心包腔,产生胸膜或心包腔积液的病例,抽取部分积液,经离心处理后取沉淀作涂片检查,找到癌细胞,即可明确诊断。

7.放射性核素检查;67Ga一枸橼酸盐等放射性药物对肺癌及其转移病灶有亲和力,静脉注射后能在癌肿中浓聚,可用于肺癌的定位,显示癌病的范围,阳性率可达90%左右。骨扫描对判断骨转移亦有一定意义。

8.PET在肺癌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PET在肺癌的诊断、分期、再分期、预后评估、疗效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9.经皮穿刺肺活组织检查;靠近胸壁的肿块或浸润性病变疑似周围型肺癌或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应用其他诊断方法未能明确病变性质,病人的身体状况又不适宜作剖胸探查术的病例,可采用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

10.纵隔镜检查;纵隔镜检查难于窥察位于主动脉弓水平下方左侧前纵隔的病变情况。

11.剖胸探查术;肺部肿块经多种方法检查和短期试探性治疗仍未能明确病变的性质,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排除,如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应作剖胸探查术。

 

鉴别诊断:

1.肺结核病

(1)肺结核球:易与周围型肺癌混淆。肺结核球多见于青年病人。病变常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一般增长不明显,病程较长,在X线片上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到稀疏透光区,常有钙化点,边缘光滑,分界清楚,肺内常另有散在性结核病灶。

(2)粟粒性肺结核的X线征象与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相似。粟粒性肺结核常见于青年,发热、盗汗等全身毒性症状明显,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病灶逐渐吸收。

(3)肺门淋巴结结核:在X线片上的肺门块影可能误诊为中央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幼年,常有结核感染症状,很少有咯血,结核菌素试验常为阳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好。

值得提出的是少数病人肺癌可以与肺结核合并存在,由于临床上无特殊表现,X线征象又易被忽视,临床医师常易满足于肺结核的诊断而忽略同时存在的癌肿病变,以致往往延误肺癌的早期诊断。因此,对于中年以上的肺结核病人,在肺结核病灶部位或其它肺野内呈现块状阴影,经抗结核药物治疗肺部病灶未见好转,块影反而增大或伴有肺段或肺叶不张,一侧肺门阴影增宽等情况时,都应引起结核与肺癌并存的高度怀疑,必须进一步作痰细胞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等。

2.肺部炎症

(1)支气管肺炎:早期肺癌产生的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一般起病较急,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比较明显,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也较快吸收。如炎症吸收缓慢或反复出现,应进一步深入检查。

(2)肺脓肿:肺癌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癌性空洞时,X线征象易与肺脓肿混淆。肺脓肿病例常有吸入性肺炎病史。急性期有明显的感染症状,痰量多,呈脓性,有臭味。X线片上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有液平面,脓肿周围的肺组织或胸膜常有炎性病变。支气管造影时造影剂多可进入空洞,并常伴有支气管扩张。

3.其他胸部肿瘤

(1)肺部良性肿瘤:肺部良性肿瘤有时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部良性肿瘤一般不呈现临床症状,生长缓慢,病程长。在X线片上显示接近圆形的块影,可有钙化点,轮廓整齐,边界清楚,多无分叶状。

(2)肺部孤立性转移性癌:肺部孤立性转移癌很难与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相区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病史和原发癌肿的症状和体征。肺转移性癌一般较少呈现呼吸道症状和痰血,痰细胞学检查不易找到癌细胞。

(3)纵隔肿瘤:中央型肺癌有时可能与纵隔肿瘤混淆。诊断性人工气胸有助于明确肿瘤所在的部位。纵隔肿瘤较少出现咯血,痰细胞学检查未能找到癌细胞。支气管镜榆查和支气管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纵隔淋巴瘤较多见于年轻病人,常为双侧性病变,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综合上述知识的介绍,大家对肺癌出现后的一些检查有所了解了,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保护好自己的肺部,不要受到任何疾病的伤害,如果发现自己有肺部的不适,请及时的进行治疗,最主要的是做好肺癌疾病治疗前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