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肺结核疾病该如何治疗呢

出现肺结核疾病该如何治疗呢

肺结核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肺部的疾病,此病是严重的,我们一定要将此病重视起来,因为此病出现后给患者的伤害非常严重,大家对此病可能很熟悉了,但他出现后该如何治疗就是很清楚了,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些肺结核疾病的治疗方法。

肺结核的治疗方法

(一)肺切除术

1.手术适应证①肺结核空洞:下列肺结核空洞如果经过内科正规抗结核治疗仍长期不能闭合、痰菌持续阳性时应进行肺叶切除术:周围有坚韧纤维组织的厚壁空洞;支气管内肉芽组织阻塞而引流不畅的张力空洞;病变广泛,肺组织破坏较多的巨大空洞;萎陷手术不能奏效的下叶或近肺门处空洞。②结核球:直径大于2cm时病灶不易愈合,不能排除肺肿瘤或疤痕组织癌变,或痰菌阳性者,应给予肺结核的切除术治疗。③毁损肺:一叶或一侧全肺毁损,有广泛的干酪样病变、纤维化、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空洞,该叶或该侧肺已基本失去呼吸功能,如对侧肺无明显活动期结核病变,肺功能和全身状况许可,应根据病变范围作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④结核性支气管扩张或狭窄:如反复咯血、痰菌阳性或发生肺不张,需手术切除病肺。⑤反复或持续咯血:经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需手术切除病肺。

2.手术禁忌证①活动期肺结核,全身症状明显,血沉等指标不正常,或计划行肺切除范围以外的肺或支气管有活动性结核病变。②身体其他部位另有结核病灶,虽经抗结核治疗,但仍未能控制者。③心肺代偿功能差,临床检查和肺功能检查提示病肺切除后严重影响肺结核患者呼吸功能。

3.术前准备①支气管镜检查:适用于痰菌阳性者,以了解切除范围以外的支气管有无活动性结核病变。有支气管内膜结核者应继续抗结核治疗,待控制后再手术,否则易产生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②肺功能检查:适用于需作较广泛的肺切除,或临床检查有肺功能不足表现者,可估计患者能否耐受手术。③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患者手术前应经过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有耐药性者应换用较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在抗结核药物的允分保护下施行手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预防残留病变发展。④肺结核空洞、结核性支气管扩张患者,如痰液较多术前应体位引流和采用抗感染药物,尽量减少痰液,降低结核播散机会。

4.术后处理①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6~12个月。②术后定期胸片复查。③肺切除后胸内残腔的处理:肺切除后遗留较大胸内残腔时,肺结核的预防易合并胸腔感染和支气管胸膜瘘,残腔存在可促使同侧及对侧肺发生代偿性肺气肿,影响心肺功能。对余肺内尚有残留病灶者宜同期或分期行胸廓成形术。对余肺内无明显残留病灶者,为减少胸内残腔可充分分离余肺与壁层胸膜粘连,使余肺得以充分扩张。

(二)胸廓成形术

胸廓成形术是一种萎陷疗法,即通过切除病肺相对应的部分肋骨,使胸壁内陷。其主要作用为使病肺受压缩而萎陷,得以休息;有利于空洞壁靠拢,消灭空腔,促进组织愈合和空洞闭合;使萎陷处血液和淋巴回流减缓,减少毒素吸收,并使局部相对缺氧,不利于结核菌繁殖。近年由于肺切除术具有术后康复较快、不出现胸廓畸形的优点,已很少采用胸廓成形术。但是,对于部分需要外科治疗而又不适于施行肺切除术的病人,胸廓成形术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肺结核的手术方法。

1.手术适应证①上叶空洞,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肺切除术。②上叶肺有慢性纤维空洞或大片纤维干酪病变,痰菌阳性,中下叶亦有结核病变。该类病例如行全肺切除,肺功能损失太大,如仅行上叶切除,可能造成中下叶代偿性膨胀,残留病灶恶化。因此需同期或分期附加胸廓成形术。③一侧广泛肺结核病变,痰菌阳性,药物治疗无效,全身情况差又不能耐受全肺切除。④肺结核合并脓胸或支气管瘘。⑤全身情况良好,能耐受手术。

2.手术禁忌证①渗出性或浸润性病变为主的肺结核。②厚壁空洞、张力性空洞、中下叶或近纵隔空洞。③结核球,或合并支气管结核病变者。④*肺结核患者。因术后会发生明显的脊柱侧弯畸形或胸廓畸形。

3.术前准备与肺切除术基本相同。

4.术后处理①注意用棉垫或纱布团置于胸壁软化区,外用胸带包扎,保持胸壁塌陷,减轻胸壁反常呼吸运动。术后尽量保持头颈、肩和脊柱正常位,避免出现头颈偏向健侧、胸椎突向手术侧、术侧肩部抬高等畸形。②术后继续抗结核药治疗,定期痰菌、血沉、X线胸片检查。③如连续两次痰菌阴性、血沉正常,空洞已闭合,肺内无新病灶且原有病灶稳定,全身情况良好,可适当增加活动量并恢复工作。

预后:

随着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和抗生素的应用,肺结核外科治疗并发症如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结核播散等已经明显减少。影响肺结核外科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肺结核病变程度和范围、结核菌耐药性、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前肺功能状态等。

以上的重视就是肺结核疾病出现后的治疗方法了,相信朋友们看来之后也有所了解了,我们表现要把肺结核科技部的重视了解透彻,在生活中及早的去预防此病,才能避免它带来的更多痛苦,而且出现肺结核疾病后要积极正确的治疗,才会远离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