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具体是什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具体是什么

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一种妇科疾病,它的表现特点可谓是多种多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它发生的部位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在不同部位发生的疾病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下内异症的表现特点。

(1)卵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多见,约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双侧卵巢同时波及者约为50%。病变早期在卵巢表面上皮及皮层中可见紫褐色斑点或小泡,随着病变发展,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可因反复出血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但以单个为多见,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肿内含暗褐色粘糊状陈旧血,状似巧克力液体,故又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囊肿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多在5~6cm以下,但最大者直径可达25cm左右。当囊肿增大时,整个卵巢表面呈灰蓝色。

由于经期时囊肿内出血增多,囊腔内压力增高,囊壁可出现小的裂隙并有极少量血液渗漏至卵巢表面,但裂隙随即被漏出物引起的腹膜局部炎性反应和组织纤维化所闭合,并导致卵巢与其邻近的子宫、阔韧带或乙状结肠等紧密粘连,故卵巢多固定在盆腔内,不能活动。若手术时将卵巢强行与其周围组织游离,囊壁往往破裂,流出粘稠的暗褐色陈旧血液。上述卵巢与周围器官或组织紧密粘连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特征之一,并可借此与其他出血性卵巢囊肿相鉴别。

(2)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下段:这些部位处于盆腔后部较低或最低处,与经血中的内膜碎屑接触机会最多,故为内膜异位症的好发部位。早期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或子宫后壁下段有散在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散在结节。随病变发展,子宫后壁与直肠前壁粘连,直肠子宫陷凹变浅,甚至完全消失,严重者直肠子宫陷凹内的异位内膜向直肠阴道隔发展,在隔内形成包块,并向阴道后穹隆或直肠腔凸出,但极少穿透阴道或直肠粘膜层。

(3)宫颈:内膜异位累及宫颈者较少。病灶可位于表浅的粘膜面或深部间质内。浅表者多系子宫内膜直接种植所致,在宫颈表面可见暗红色或紫蓝色小颗粒,月经期略增大,易被误诊为宫颈腺囊肿。深部病灶可能系直肠子宫陷凹异位灶直接蔓延而来,在宫颈剖面可见紫蓝色小点或含陈旧血液的小囊腔。

(4)输卵管:一般直接累及粘膜者少,偶可在其管壁浆膜层见到紫褐色斑点或小结节。输卵管常与其周围病变组织粘连,甚至因扭曲而影响其蠕动,但管腔多通畅。

出现了上述表现的女性要及时就医诊治自己的不适。使疾病得到对症的对待。而输尿管这个小小的器官也是它可能会光顾的地方。对于这种内异症的患者来说一定要及时控制病情。否则可能会给自己造成肾脏的严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