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方法

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方法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那么,宫颈癌的分类有哪些?

1 .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表现为底层细胞增生,底层细胞不但增生,而且有细胞排列紊乱及细胞核增大、浓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核异质改变。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及重度。①轻度不典型增生 ( 间变 i 级 ) :上皮细胞排列稍紊乱,细胞轻度异型性,异型上皮占据上皮层的下三分之一。②中度不典型增生 ( 间变ⅱ级 ) :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性明显,异型上皮占据上皮层的下三分之二。③重度非典型增生( 间变ⅲ级 ) :几乎全部上皮极性紊乱或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性和原位癌已不易区别。

2 .原位癌:原位癌 (cis) 又称上皮内癌。上皮全层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核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但病变仍限于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异型细胞还可沿着宫颈腺腔开口进入移行带区的宫颈腺体,致使腺体原有的柱状细胞为多层异型鳞状细胞所替代,但腺体基底膜仍保持完整,这种情况称为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

3.镜下早期浸润癌:镜下早期浸润癌在原位癌基础上,偶然可发现有癌细胞小团已穿破基底膜,似泪滴状侵入基底膜附近的间质中,浸润的深度不超过 5mm ,宽不超过 7mm ,也无癌灶互相融合现象,也无侵犯间质内脉管迹象时,临床上无特征。

4.鳞状上皮浸润癌:当癌细胞穿透上皮基底膜,侵犯间质深度超过 5mm ,称为鳞状上皮浸润癌。在间质内可出现树枝状、条索状,弥漫状或团块状癌巢。

根据病理切片,癌细胞分化程度可以分为三级:① i 级:分化好。癌巢中有相当数量的角化现象,可见明显的癌珠。②ⅱ级:中等分化 ( 达宫颈中层细胞的分化程度 ) ,癌巢中无明显角化现象。③ⅲ级:未分化的小细胞( 相当于宫颈底层的未分化细胞 )。

5.腺癌:腺癌来源于被覆宫颈管表面和颈管内腺体的柱状上皮。镜检时,可见到腺体结构,甚至腺腔内有乳头状突起。腺上皮增生为多层,细胞低矮,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相。如癌细胞充满腺腔,以致找不到原有腺体结构时,往往很难将腺癌与分化不良的鳞癌区别。如腺癌与鳞癌并存时称为宫颈腺、鳞癌。腺、鳞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

宫颈癌患者还跟包皮过长有关系,男性的包皮过长将会是导致该病病因发生,还会有污垢,经过细菌作用之后容易成为宫颈癌。宫颈癌问题要多注意治疗,早点发现早点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