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原因引起子宫内膜癌出现

哪些原因引起子宫内膜癌出现

子宫内膜癌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绝大多数为腺癌。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与宫颈癌比较,已趋于接近甚至超过,那么,哪些原因引起子宫内膜癌?

(1)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的出血。在年轻女性或围绝经期妇女常误认为是月经不调而被忽视。在绝经后女性多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阴道出血。有些患者仅表现为绝经后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晚期患者在出血中可能混有烂肉样组织。

(2)阴道排液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在早期可表现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带,如果合并感染或癌灶坏死,可有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有时阴道排液中可伴有组织样物。

(3)疼痛癌灶和其引发的出血或感染可刺激子宫收缩,引起阵发性下腹痛。绝经后女性由于宫颈管狭窄导致宫腔分泌物引流不畅,继发感染导致宫腔积脓,患者可出现严重下腹痛伴发热。肿瘤晚期时癌组织浸润穿透子宫全层,或侵犯子宫旁结缔组织、宫颈旁韧带、膀胱、肠管或浸润压迫盆壁组织或神经时可引起持续性,逐渐加重的疼痛,可同时伴腰骶痛或向同侧下肢放射。

(4)腹部包块早期内膜癌一般不能触及腹部包块。如内膜癌合并较大子宫肌瘤,或晚期发生宫腔积脓、转移到盆腹腔形成巨大包块(如卵巢转移时)时可能在腹部触及包块,一般为实性,活动度欠佳,有时有触痛。

(5)其他肿瘤晚期病灶浸润压迫髂血管可引起同侧下肢水肿疼痛;病灶浸润压迫输尿管引起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甚至导致肾萎缩;持续出血可导致继发贫血;长期肿瘤消耗可导致消瘦、发热、恶液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哪些人容易患子宫内膜癌呢?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在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已成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其发病有个特点:超过90% ~95%的子宫内膜癌都发生在40岁以上,因此40岁后要重视妇科检查。

然而,在体检或是门诊中,不少女性因担心检查时疼痛或是害羞,经常放弃妇科检查,错失了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的机会。其实,这类检查并没有太大痛苦,只需用宫腔细胞刷在宫腔内转几圈,细胞就会被取出来了,可筛查子宫内膜癌,而且宫腔细胞刷的粗细和探针是一样的,在门诊中就能完成,无需麻醉和住院。

无论平时有无症状,只要年过40岁都要筛查子宫内膜癌,但是筛查不能当成确诊依据,当细胞出现阳性后还要通过阴道镜检查取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

另外,子宫内膜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不孕不育的人,月经初潮偏早但绝经年龄延迟,肥胖以及糖尿病、高血压人群都属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通过以上的介绍,希望能够对你有一定的帮助,也希望40岁以上的一些年龄的女性,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些生活方式,平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避免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几率,而且,平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经常的发脾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