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妇产科 > 妇科 > 生殖泌尿 > 宫颈病变

宫颈病变的概括

宫颈病变的概括

宫颈病变是女性宫颈疾病的一种,这种疾病的发生对女性的生育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严重者会导致不孕症的出现,对于宫颈病变这种疾病可能有很多的人都不太了解是什么疾病,这对于这种疾病的预防工作是及其不利的,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宫颈病变。

原名宫颈糜烂,是由于宫颈鳞状上皮脱落,脱落面被柱状上皮及不成熟化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因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现红色的假性糜烂。国外已于上世纪80年代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一术语,改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糜烂仅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上皮脱落的真性糜烂。

宫颈糜烂

临床表现:白带增多:由于病原菌的不同,白带的颜色、量也有所不同。白带可为粘稠的或脓性的,有时可带有血丝或少量血液,也可有接触性出血。下腹腰骶酸胀坠痛,盆腔部下坠痛或痛经,月经期、排便或性交时加重。

治疗:对于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患者,宫颈细胞学正常,病原体检查(-),可以定期随访,无需治疗。如需治疗,原则上使病变部位的柱状上皮坏死、脱落,使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恢复正常状态即可,以局部治疗为主。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HPV感染属于常见的性传播感染,有70%~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会有至少一次的HPV感染。

分型:已知HPV有120多种亚型,其中6、11、42、43、44亚型属低危型,一般不诱发癌变;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82亚型属高危型,26、53、66亚型属疑似高危型,高危型病毒可导致细胞周期控制失常发生癌变。

临床表现:低危型引起:外生殖器疣、复发性呼吸道多发性乳头瘤病、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高危型引起:平疣、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阴道癌、外阴癌、肛门癌等。

处理:单纯的HPV感染可以定期随访观察。外生殖器疣:冰冻治疗、手术切除、电烙术和透热疗法、激光疗法等;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处理: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案。定期观察HPV转阴情况,或使用能促使HPV转阴的药物。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具有2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展为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病因:与性活跃、HPV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制剂有关。

病理分级:CIN可分为3级:Ⅰ级为轻度不典型增生;Ⅱ级为中度不典型增生;Ⅲ级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临床表现: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

治疗:60%~85%CINⅠ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若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冷冻和激光治疗等;CIN Ⅱ和CINⅢ均需治疗,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妊娠期CIN可观察,产后复查后处理。

宫颈癌(CC)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50~55岁。近40年由于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一下因素有关:性行为及分娩次数、高危型HPV感染和其他

临床表现: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晚期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多数患者阴道有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排液;晚期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

处理: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案。

其实宫颈病变这种疾病在我们的身边发病率是很高的,由于人们对这种疾病了解的不够多才造成了这种疾病的泛滥。宫颈病变这种疾病的发生并不是偶然性的,这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因素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对于宫颈病变这种疾病我们还是要多多预防的好,远离这种疾病,就是远离了一些导致不孕的一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