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官科 > 眼科 > 沙眼 > 沙眼预防

如何来预防沙眼疾病的发生

如何来预防沙眼疾病的发生

沙眼疾病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并不是特别的少见了吧,沙眼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危害了患者朋友们的健康身体及正常生活,为此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沙眼疾病的发生是一定要及时治疗,那么如何来预防沙眼疾病的发生?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的英文词trachoma来源于希腊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解放前沙眼在我国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对沙眼开展了广泛的防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现在沙眼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从北京顺义县及上海、云南、陕西等地进行的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988)结果中可以看到,上述大部分地区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由白内障、青光眼等非感染性疾患所致。但是,云南省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云南全省18万双眼盲患者中,白内障占第1位,约8万人;沙眼及其合并症占第2位,约3万人。所以,沙眼在我国致盲原因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尚不容忽视。此外,本病在亚非地区不少发展中国家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但原发感染已使结膜组织对沙眼衣原体致敏,再遇沙眼衣原体时,则引起迟发超敏反应。经过多次的反复感染,加重原有的沙眼血管翳及瘢痕形成,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严重,使睫毛向内倒长,即形成倒睫。内翻的睫毛摩擦角膜,致角膜损伤,加重角膜浑浊,睫毛持续地磨擦角膜引起白色瘢痕,可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等后遗症。除重复感染外,合并其他细菌性感染也使病情加重。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沙眼的四个要素,即手术,抗生素、诘面、改善环境。具体内容如下:

由于沙眼衣原体常附着在患者眼睛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面部清洁,不用手揉眼。

2.手巾、手帕要勤洗、晒干,一人一巾专用,不能随便使用他人手帕手巾。

3.用流水洗脸,如用脸盆,使用前后要做好消毒。

4.家庭作好灭蝇、灭蚊,清除滋生地。

5.注意水源清洁,以阻断沙眼传播的途径。减少感染的传播,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

6.保持睡眠区的通风隔离。

一旦发现沙眼应及时治疗。治疗方法可选局部用药,常用眼药水有0.05%~0.1%利福平、10%~30%磺胺醋酰钠、0.1%酞丁胺等,每日3~4次,晚上用眼膏1次,如0.5%四环素眼膏、0.5%金霉素眼膏等。全身用药因用药时间长和药量过大,易发生副作用,故很少使用。

通过上文内容的介绍,大家现在是否对于如何来预防沙眼疾病的发生这个问题都已经明白了呢,希望这些能够给您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沙眼疾病的发生我们是一定要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