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官科 > 眼科 > 沙眼 > 沙眼治疗

患有沙眼该如何治疗呢

患有沙眼该如何治疗呢

大家对于沙眼这种病也许并不陌生,沙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这种病多发于各个年龄段。患有沙眼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眼部健康。在生活中沙眼这种病的症状有很多种,我们要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好的治疗作用。那么,患有沙眼该如何治疗呢?

一、药物治疗:沙眼衣原体对四环素族、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类抗菌药物敏感。

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氟喹诺酮类具有高效低毒特点可以使用,且又可同时治疗淋病。但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孕妇推荐用红霉素治疗,如不能耐受可用阿莫西林。国外临床试验证实,对比阿奇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孕妇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疗效和耐受性,结果两者疗效均好,对阿莫西林的耐受性优于阿奇霉素。

由于本病易合并淋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须兼顾治疗。且由于本病原体繁殖周期长,抗菌治疗时细菌可被暂时抑制,故应在抗菌治疗结束后3~4周再进行病原体培养,以判断其是否被清除。

4.沙眼及包涵体结膜炎 局部可滴用0.1%利福平或15%磺胺醋酰钠滴眼液,晚上用四环素或红霉素软膏。

二、手术治疗 用于眼部并发症如严重的内翻倒睫,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引起的化脓性淋巴结炎、象皮肿、严重的直肠狭窄或尿道狭窄及某些女性不孕的合并症等。

临床表现

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睑结膜,可有充血及血管模糊、乳头肥大、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最后以瘢痕形成而告终。

(一)我国沙眼的分期

1.Ⅰ期(进行期)

即活动期,乳头和滤泡同时并存,上穹隆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2.Ⅱ期(退行期)

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残留少许活动性病变为止。

3.Ⅲ期(完全结瘢期)

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其分级的标准:根据活动性病变占上睑结膜总面积的多少,分为轻(+),中(++),重(+++)二级,占1/3面积以下者为(+),占1/3~2/3者为(++),占2/3以上者为(+++)。

(二)国际上较为通用者为MACCALLAN分期法

1.Ⅰ期(浸润初期)

睑结膜与穹隆结膜充血肥厚,上方尤甚,可有初期滤泡与早期角膜血管翳。

2.Ⅱ期(活动期)

有明显的活动性病变,即乳头、滤泡与角膜血管翳。

3.Ⅲ期(瘢痕前期)

同我国第Ⅱ期。

4.Ⅳ期(完全结瘢期)

同我国第Ⅲ期。

(三)角膜血管翳的分级法

将角膜分为四等分,血管翳侵入上1/4以内者为(+),达到1/4~1/2者为(++),达到1/3~3/4者为(+++),超过3/4者为(++++)。

临床表现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较多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以上是对沙眼治疗方法的详细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患有这种病的人比较多,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平时为了避免这种病的危害,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平时要注意自己的眼部卫生,避免眼部感染细菌等等都有利于这种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