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官科 > 眼科 > 沙眼 > 沙眼常识

儿童沙眼疾病的常识

儿童沙眼疾病的常识

沙眼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危害性,也因此困扰了很多的朋友,让他们的眼部疼痛严重,此病多见于儿童的身边,我们应当多去了解一些关于沙眼的知识才可以,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儿童沙眼疾病的常识性知识会有哪些呢,往下看介绍一下吧。

儿童多见,常双眼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患儿有流泪、怕光、异物感、眼分泌物多而粘稠。结膜充血,表面有许多隆起的乳头状增生颗粒和滤泡。1―2个月后变为慢性期,睑结膜变厚,乳头和滤泡逐渐被瘢痕组织代替。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没有完全形成瘢痕之前,沙眼有很强的传染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角膜可出现新生血管,像垂帘状长入角膜,称之为沙眼角膜血管翳。沙眼的严重危害在其并发症和后遗症,迁延不愈的重症沙眼可引起睑内翻倒睫、实质性结膜干燥症、角膜溃疡、慢性泪囊炎等,并常引起视力障碍。

沙眼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凡是被沙眼衣原体污染了的手、毛巾、手帕、脸盆、水及其他公用物品都可以传播沙眼。儿童沙眼大多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传染。有资料表明,在同一农村中,无沙眼母亲的子女沙眼患病率为37。7%;而有沙眼母亲的子女,其沙眼患病率高达82。5%。据广东某医院调查,7岁以下儿童沙眼患病率与其父母沙眼患病率有密切关系。

初被感染的患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经发现已转变为慢性期。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患儿可发生眼睑内翻倒睫,视力障碍,继而失明。同时还能造成沙眼性结膜炎、泪道阻塞或慢性泪囊炎等并发病。因而,年轻的父母和医师们,应加以警惕和注意,争取尽早诊治,避免不良后果发生。医学研究显示,沙眼患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但可通过仔细观察。在沙眼病流行期间,患儿在人群密集的场合中生活,并使用过公用脸盆和毛巾,感到眼内有摩擦感、痒感或有少许分泌物,继而有见风流泪、怕光、眼疼、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和伴有分泌物时,应考虑孩子已患了沙眼,可去医院请医生检查治疗。

重要的是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坚持一人一巾一帕,使用的手帕、毛巾要干净。勤洗手,尽可能采用流水洗手、洗脸,不用脏手、衣服或不干净的手帕擦眼睛,不用别人的毛巾等。对集体方面,应改善环境卫生,在托儿所、幼儿园要认真培养儿童卫生习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检查发现并治疗已有沙眼的患儿。可用o.1%利福平滴眼液、o.3%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日4―8次,每次l一2滴。晚间临睡前可涂金霉素或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眼膏。重症者可口服螺旋霉素、强力霉素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对沙眼并发症和后遗症应施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上面的内容介绍的就是儿童沙眼疾病的常识了,儿童的眼睛出现了沙眼的症状后,将会对于他们眼部方面带来了极严重的危害,也会影响到患儿的日常生活,大家应当谨防沙眼的出现,而且眼部方面发病之后需要积极的进行相关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