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
视网膜动脉阻塞根据阻塞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下面详细介绍下看看。
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阻塞部位在筛板附近或筛板以上部位。根据阻塞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阻塞。完全性者症状严重,发作迅速,视力可突然丧失,甚至降至无光感。部分患者(24%)有先兆症状,即曾经有突然单眼出现一过性黑矇,数秒或数分钟后视力恢复的病史。反复多次发作,最后视力突然丧失。眼部检查瞳孔开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极度迟缓。眼底检查后极部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由于雾样肿胀而增厚,尤以后极部黄斑区节细胞数量多的地区明显。视网膜乳白色弥漫水肿混浊,一般出现在阻塞后1~2h,也有报告发生在阻塞后10min者。
2.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多由栓子或血栓形成所致。颞侧分支常受累,尤以颞上支为多。视力受损程度和眼底表现根据阻塞部位和程度而定。阻塞点通常在围绕视盘的大血管处或大的分叉处,可见阻塞处血管内有白色或淡黄色发亮小体。阻塞支供应的视网膜呈扇形或象限形乳白色水肿,如波及黄斑也可出现樱桃红点。该支动脉变细,相应静脉也变细,视野呈象限缺损或弓形暗点。ERG正常或有轻度改变。荧光血管造影可见阻塞动脉和相应静脉充盈比末梢阻塞支延迟。有的病例在栓子堵塞的血管壁有荧光素渗漏。2~3周后视网膜水肿消退,阻塞支动脉变细并有白鞘。荧光血管造影表现恢复正常。少数病例阻塞支与睫状血管或阻塞支形成侧支循环。
3.前毛细血管小动脉阻塞视网膜前毛细血管小动脉急性阻塞可能与血管内皮受损、血栓形成、血管炎症或异常红细胞堵塞及其他因素有关。可见于高血压、糖尿病或放射病所致视网膜病变或系统性红斑狼疮、镰状细胞视网膜病变、白血病等血液病。由于前小动脉阻塞,导致局部缺血,抑制了神经纤维轴浆运输,轴浆细胞器聚集肿胀,断裂形成似细胞体,检眼镜下呈棉絮状软性渗出斑。荧光血管造影可见斑状无灌注区,邻近毛细血管扩张,有的扩张如瘤样,晚期荧光素渗漏。根据前小动脉阻塞范围大小和部位,视力可正常或下降,视野正常或有暗点。数天或数周后棉絮状斑消失,小动脉重新灌注,重建的毛细血管床呈迂曲状态。晚期由于视网膜内层局部变薄,透明度增加,形成局限凹面反光区,说明该处视网膜曾经有缺血改变。
4.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临床上偶可见到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Brown报告27例年轻人动脉阻塞有5例为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大多数位于视网膜乳头黄斑区,如果睫状视网膜动脉走行长可供应黄斑,则视力受损严重,如不供应黄斑则中心视力影响不大。眼底呈一舌形或矩形乳白色水肿区。相应视野缺损。其发展过程与分支动脉阻塞相同。
温馨提示:以上是关于视网膜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的介绍,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话,可以在寻医问药社区提问。
-
视网膜动脉阻塞发病机制出现了视网膜动脉阻塞疾病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并不是特别的少见了吧,这个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比较可怕,为此
-
视网膜动脉阻塞发病的机制出现了视网膜动脉阻塞疾病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并不是特别的少见了吧,这个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比较可怕,为此
-
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病因患上了视网膜动脉阻塞,重要的不仅仅是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护理保健工作。
-
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对于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来说,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生活的关键,就是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治疗,在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威胁下,了解视网膜
-
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当有视网膜动脉阻塞病症情况发生的时候,应多了解视网膜动脉阻塞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对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治疗是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