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官科 > 眼科 > 沙眼 > 沙眼症状

沙眼疾病的具体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沙眼疾病的具体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在眼病中沙眼的病发率相当的高,而且对于*的眼部健康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危害性,影响到了很多朋友的正常生活,所以说我们要警惕沙眼的出现,要将此病的症状了解透彻才可以,接下来带大家认识一下沙眼的相关表现是什么呢。

沙眼的症状表现:

1.症状,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2.体征,急性沙眼,呈现急性滤泡结膜炎症状,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因乳头增生睑结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结膜满面滤泡,合并有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数周后急性炎症消退,转为慢性期。慢性沙眼,可因反复感染,病程迁延数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虽减轻,但与皮下组织有弥漫性细胞浸润,结膜显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滤泡大小不等,可显胶样,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同样病变亦见于下睑结膜及下穹隆结膜,严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皱壁。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缘外正常的毛细血管网,越过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影响视力,并逐渐向瞳孔区发展,伴有细胞浸润及发展为浅的小溃疡,痊愈后可形成角膜小面。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形成肥厚的肉样血管翳(pannus crassus)。

沙眼滤泡,在慢性病程中,结膜的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瘢痕。最早出现在上睑结膜的睑板下沟处,呈水平白色条纹,以后逐渐呈网状,待活动性病变完全消退,病变结膜全部成为白色平滑的瘢痕。沙眼瘢痕,沙眼的病程和预后,因感染轻重与是否反复感染有所不同。轻者或无反复感染者,数月可愈,结膜遗留薄瘢或无明显瘢痕。反复感染的重症病人,病程可缠绵数年至十多年,慢性病种中,可由其他细菌感染和重复感染时则常呈急性发作。最后广泛结瘢不再具有传染性,但有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常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沙眼的护理:

孩子说眼睛不舒服,眼睛内有像沙子一样的感觉,有强光刺激还会流泪。出现的这种情况,多半是患了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青 少年时期的常见眼病。所谓的沙眼,并不是沙子真的进入到眼内,而是因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现,形似沙粒而得名。沙眼衣原体一般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播,如用脏手揉搓眼睛,共用毛巾、脸盆、手绢等。沙眼急性发作时,眼睛发红,有异物感,怕光,眼部分泌物增多,迎风流泪,眼结膜上可见滤泡及乳头增生。

此时可应用利福平眼药水、氯霉素眼药水、酞酊安眼药水、红霉素眼膏、四环素眼膏等抗生素眼药水进行治疗,一般症状会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急性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逐渐进入慢性期,儿童眼睛平时会出现轻微的干涩痒感和异物刺激感,由于眼部分泌物少量增加,在眼角部易堆积成“眼屎”,早晨起床时上下睫毛有时会黏在一起。继续发展成重症,则会出现合并症,如眼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并且眼球干燥等症状更加明显,甚至会影响到视力。

沙眼衣原体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并且沙眼可反复感染,治愈后也可重复感染,所以要重视沙眼的预防工作。家长及老师要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不要用手揉眼睛。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生活的环境,应注意分盆、分巾或流水洗脸,固定枕头、枕巾,并定期消毒处理。

我们看到了这些介绍之后,认识了沙眼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了,沙眼的到来给眼睛的健康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性,因此让患者朋友特别的痛苦,大家应当警惕沙眼的出现,需要清楚的了解关于沙眼的症状表现,展开关于沙眼的预防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