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应该做好干眼症的预防工作

哪些人应该做好干眼症的预防工作

疾病的种类繁多,但是每一类疾病都有自己相对高发的人群,干眼症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眼部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干眼症的患者也在不断地增加。专家指出,干眼症这一疾病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就能大范围预防其发生。那么那些人群更应该做好干眼症的预防工作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计算机使用者

长时间盯着荧光屏,缺乏正常的眨眼,而眨眼可使泪液更好地湿润眼睛。每天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以上的人中,有90%以上的人眼睛有干涩感。

2、 戴隐形眼镜者

隐形眼镜是漂浮在泪液上,戴隐形眼镜会加速泪液的蒸发。戴隐形眼镜的不适感和耐受性差,主要是干眼引起的,尤其是软性隐形眼镜可很快将泪液蒸发,产生异物感,使蛋白质在镜片上沉淀。另一方面,干眼症又可使戴隐形眼镜的人的角膜抗损伤能力下降,使隐形眼镜更易刮伤角膜。

3、 某些疾病患者

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异常、白内障、哮喘、青光眼及红斑狼疮等症的患者,较易患有干眼症。

4、 绝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及口服避孕药的女性

绝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及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因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产生干眼症状。

5、 年龄超过65岁的人群

年龄超过65岁的人群中有75%患有干眼症,因为老年人泪液的产生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泪液分泌减少使眼睛易受刺激,有时会引起剧烈的流泪反应,即溢泪。

6、 长期使用某种眼药水者

如长期使用血管收缩性眼药水,很容易导致干眼症。

7、药物使用者

某些药物可使泪液分泌减少,导致干眼症状,如抗抑郁药、降血压药、麻醉剂、抗组胺药、利尿剂、抗溃疡药等。

8、受环境因素影响者

烟雾、紫外线、高温、空气污染、空调和气候干燥,都可加速泪液的蒸发,导致干眼症。

9、 睑板腺功能障碍者

患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因泪液分泌和排出减少,容易导致干眼症。

确诊干眼症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1、泪液分泌实验,正常为10-15mm,<10mm为低分泌,<5m为干眼。无眼部表面麻醉情况下,测试的是主泪腺的分泌功能;表麻后检测的是副泪腺的分泌功能(基础分泌),观察时间同为5min。

2、泪膜破裂时间<10s为泪膜不稳定。

3、泪液蕨类实验,粘蛋白缺乏者,例如眼类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蕨类”减少甚至消失。

4、活检及印迹细胞学检查,干眼症患者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增大、上皮细胞鳞状化生,角膜上皮结膜化。通过计算结膜中杯状细胞密度,可间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5、荧光素染色,阳性代表角膜上皮缺损。还可以观察泪河的高度。

6、虎红染色,敏感性高于荧光素染色,角、结膜失活细胞着染色为阳性细胞。

7、泪液溶菌酶含量,含量<1 200μg/ml,或溶菌区<21.5mm2,则提示干眼症。

8、泪液渗透压,干眼症和接触镜配戴者,泪液渗透压较正常人增加25mOsm/L,如大于312mOms/L,可诊断干眼症。此项具有特异性,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9、乳铁蛋白69岁以前如低于1.04bg/ml,70岁以后如低于0.85mg/ml,则可诊断干眼症。

10、泪液清除率检查,目的在于了解泪液清除有无延迟。应用荧光光度测定法检测。

11、干眼仪或泪膜干涉成像仪了解泪膜脂质层,干眼尤其LTD患者,可见泪膜脂质层异常,与标准图象比照,可推测干眼严重程度。

12、角膜地形图检查,了解角膜表面的规则性,干眼患者的角膜表面规则参数(表面规则指数和表面不对称指数)比正常人增高,且增高程度与干眼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3、血清学检查,了解自身抗体的,SS患者长见ANA抗体、类风湿因子等阳性。此项有利于免疫性疾病所致干眼症的诊断。

不管哪种疾病,预防的重要性都很大程度上高于治疗。相信大家看了小编对于干眼病的介绍之后,也对疾病的及时准确检测有了正确的认知。大家在产生眼部不适时,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设,切莫大意或产生恐慌心理。冷静的看待疾病的发生,积极做好检查治疗工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做好防护,远离眼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