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视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老视的发生是现如今的生活当中大部分的中老年朋友们都会遇到的疾病了,老视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带来了及其严重的危害性,为此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老视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那么老视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随着年龄增加,晶体核逐渐硬化,晶体的可塑性及弹性逐渐减弱,故调节功能逐渐减弱,大约在40 ̄45左右,近距离工作或阅读就发生困难,这种由于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导致老视的原因,是因晶体核硬化与睫状肌功能减弱所致,每个人随年龄的增长,调节力都会减弱,然而,在近视眼的病人因近视力好,除去远用眼镜其老视可以代偿,远视眼的病人,除去远用眼镜则近视力更差。 老视是客观存在的,只要配合适近用(阅读)眼镜可以解决看近困难。
发病原因
年龄与调节 老视的实质是眼的调节能力的减退,年龄则是影响调节力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调节即眼的屈光力的增加,是通过晶体的塑形、变凸来实现的。而晶体在一生中不断增大,因为赤道区上皮细胞不断形成新纤维,不断向晶体两侧添加新的皮质,并把老纤维挤向核区。于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晶体密度逐渐增加,弹性逐渐下降。
晶体的塑形、变凸是通过晶状体囊(主要是前囊)来介导的,晶体囊的弹性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体由于纤维组织缓慢积蓄而肥大,晶体亦逐渐加大,虽然目前尚不知晶体悬韧带有何年龄性改变,但睫状体和晶体的互相接近必然影响晶体悬韧带的张力。
在人生的早期,人眼的调节是很大的,约为15.00d~25.00d,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下降,每年大约减少0.25d~0.40d的调节量,这样到了40岁左右,眼的调节力已不足以舒适地完成近距工作,“老花”在这些人中开始出现,到了50岁左右,调节力更低,大部分都需要矫正了。hofstetter早在50年代就提出了年龄与老视关系的经验公式:
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临床上最常引用平均调节幅度=18.5-0.30×年龄最大调节幅度=25-0.40×年龄与老视出现相关的其他因素 老视的出现是由于调节不足,老视发生的时间可早可晚,因人而异,与上述的每个人所拥有的调节幅度有关。当人们所使用的调节力在其调节幅度一半以下时,才感觉舒适并能持久注视,若所需调节力大于调节幅度的一半以上,则易出现老视症状。
例:某人调节幅度为3.50d,此时他需要阅读40cm距离的书籍,他能否舒适阅读分析:因为阅读40cm书籍时,需要的调节力为2.50d,若要舒适阅读,他必须拥有2倍于所需调节力以上的调节幅度,即5.00d,而他此时的调节幅度却为3.50d,理论上讲,若想阅读不疲劳,最多付出调节幅度的一半,即1.75d,所以阅读所需(2.50d)的另外0.75d,只能给予+0.75d的阅读附加镜了。
除年龄外,老视的发生和发展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屈光不正:远视眼比近视眼出现老视的时间早;近视者配戴框架眼镜后,由于矫正负镜片离角膜顶点存在12mm~15mm距离,减少了同样阅读距离的调节需求,而戴角膜接触镜的近视者,由于角膜接触镜配戴在角膜面,其矫正后的光学系统接近正视眼,因此,戴角膜接触镜比戴普通框架眼镜者出现老视要早。
用眼方法:调节需求直接与工作距离有关,因此,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者容易出现老视的症状,从事精细的近距离工作的人比从事远距离工作的人出现老视要早。
患者的身体素质:长手臂的高个子比手臂较短的矮个子有比较远的工作距离,需要比较少的调节,因此后者较早出现老视症状。
患者的地理位置:因为温度对晶体的影响,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们较早出现老视症状。
药物对患者的影响:服用胰岛素、抗焦虑药、抗忧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抗痉挛药和利尿药等的患者,由于药物对睫状肌的作用,会比较早出现老视。
经过上文内容的介绍,现在大家是否对于老视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的问题都已经了解了呢,对于老视疾病的出现我们还是应该重视起来的,积极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的, 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老视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
-
老视疾病的症状有哪些对于老视疾病的出现大家并不是特别的少见了吧,老视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比较可怕,为此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当
-
老视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对于老视疾病的发生大家可以说是非常的熟悉了吧,老视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比较可怕,为此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
-
老视早期症状有哪些对于老视疾病的出现大家并不是特别的少见了吧,老视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身体及正常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性,为此我们
-
老视这个疾病症状体征老视疾病的出现可以说是现如今的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了,老视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比较严重,为此平时
-
老视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出现了老视疾病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并不是特别的少见了吧,老视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生活及身体都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性,为